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园艺林学学院学子赴襄阳市姚庵村调查“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团队成员与游客交流沟通】+【陈实】_proc

团队成员与游客交流沟通(通讯员 陈实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锐楹 吕欢)近日,园艺林学学院赴襄阳市襄城区社会实践小组深入尹集乡姚庵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走访调研,调查村中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情况,响应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用行动助力襄阳产业发展。

对话书记,了解村庄历史

7月13日,实践团队到达姚庵村委会与村书记对接,询问村中现发展的主要产业。随后,团队成员分开行动,与村委会中的其他干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探讨。交流过后,实践团成员在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姚庵村的村史馆,通过书记的讲解了解村庄的历史和建设情况。

姚庵村历史悠久,是诸葛亮妻子黄月英的故乡,有“月英故里”之称。在村史馆中,书记介绍道:“‘四山抱姚庵,三川携锦绣’,我们姚庵村风光旖旎,环境宜居。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村子大力发展旅游业:‘荷花满池,桃花十里’的景区、‘白墙黑瓦翘屋檐’的建筑无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在书记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团队成员感慨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人民带来了福祉,对此,村书记感慨到:“村子吃上了‘旅游饭’,村民的收入也普遍增加了。”

寻访村民,调查村中建设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提早准备了调查问卷和作为礼物的扇子,深入村庄与村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炎热的夏天很少有村民出门活动,团队成员便挨家挨户地敲响房门,礼貌询问村民是否愿意接受问卷调查。对于不会识字的老人,团队成员则会用言语简化问题,耐心地一点点询问并记录。期间,团队成员吕欢在采访一对年过八十的老夫妻后,还帮助了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打扫了室内的卫生。

实践成员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得知,近年来姚庵村进行了大规模的美丽乡村建设,房子的外观做了统一的建设和粉刷,平整的的道路铺到了各家门前。村中的路灯都改成了太阳能路灯,还修建了大广场、乡村大舞台,配置运动器材、健身器材供村民们使用。

生态种植业为姚庵村的第一产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包含观光和果品采摘的旅游业。牡丹的一系列副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桃花岭、荷花湖等景区也吸引了众多游客。产业的转变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工作机遇:有的自发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有的进入景区负责管理工作。一位奶奶在访谈中讲到:“我儿子每天负责把村中的农产品运往县城进行销售,有了一份可靠的工作,收入也比从前种田要稳定了。”

深入景区,感受产业现状

7月17日,团队成员进入村中的景区,首先调查了景区中的设施建设和维护情况,桥、船等水中设施是否安全。随后,刘雅宁同学负责观察游客在景区中的行为、与设施的互动并拍照记录。其他四位成员则带上问卷和礼物在景区中四散寻找游客进行采访,交流对于景区景色的感受和游玩的体验感。

团队成员从采访中得知,这些游客大多被姚庵村的景色吸引,前来赏荷花,摘葡萄,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在休息区,团队成员也会为接受采访的游客科普姚庵村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为乡村振兴的宣传献出一份力量。

在询问之余,团队成员还观察了景区中荷花的生长状况,与前来保养的工作人员沟通学习,掌握了许多关于荷花的知识。

姚庵村作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无论是村民生活环境还是产业发展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标杆。三天时间里,同学们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也有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悟。小队成员吕欢说:“采访过程中,爷爷奶奶们的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只有村民的生活质量上来了,美丽乡村建设才是真正的成功。”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问卷采访,团队收集了足够的资料用于后续的研究学习,也受到了来自不同村民、游客的问候和鼓励。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实践小队成员仍将继续响应乡村建设的号召,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为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为村庄建设助力。

审核人: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