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农村居民心理健康调研及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孟鑫 阿勒合斯·木合买提)7月11日—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室”开展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两组调研学生分别到武汉市周边农村及建始县下辖村镇开展“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入户访谈,及赴建始县花坪民族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阅读式心理健康课程”的支教活动。

与学生“交心”:促进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乡村要振兴,教育需先行。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乡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心理基础。

7月11日至7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雷舒宇、阿勒合斯赴建始县花坪民族小学开展“阅读式心理健康课程”志愿支教活动。该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室”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而研发的基于乡村文化认同的阅读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当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培育积极的精神面貌。

课堂上,我校两名研究生带领同学们阅读、领悟、分享、倾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一位四年级学生在谈起在此次课程中的收获时说到:“我学到了在和朋友产生矛盾的时候如何更好的相处,如何在情绪低沉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心态,也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有同学表示:“老师们都很温和,非常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课堂也很有意思。”

和乡民“谈心”:构建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心理健康话语体系

为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7月12日—24日,马院研究生实践团队,在武汉市江夏区何家湖村、江夏区邬家湾村、黄陂区定远村、小汤湾村、胡家湾村以及建始县花坪镇易家荒村、杨家槽村等地开展“农村居民心理健康”入户访谈,共计访谈农户60余人。

在访谈中,一位村书记谈及村民的精神面貌时说到“我们这里的农民,都是勤勤恳恳地种地,一心希望能给儿女减轻一点儿负担,凭借自己的劳动,让一家人有吃有喝,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就是大家普遍的心态。”在谈及什么是心理健康时,一位村民笑着说道:“心理健康就是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遇到什么事要想得开,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尽量让自己开心一点。”一位65岁的老人在谈到最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时说:“只要是不起大风,不下雨,地里的庄稼不遭害,能有个收成,就是最高兴的事儿了。”朴素的话语,体现了农村居民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凤兰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和民间智慧。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居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对构建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心理健康思想及话语体系,提炼出适用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调试方法,进而有效指导基层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为世界心理健康相关理论凝练中国经验,她希望通过此次实践,培养学生踏实务实的优良学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提升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人: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