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曹扬)5月29日晚,园艺1701班的宋知熹同学在2020狮山艺术节云上艺术生活社区系列活动上带来以“‘指尖上的舞蹈’——琵琶与我”为题的分享,讲述了她与琵琶的故事。
宋知熹出生于琵琶世家。她的母亲是中国婺剧院的首席一级琵琶演奏员,小姨是浙江省第一个琵琶硕士研究生。从小,她就受到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熏陶。从五岁时正式开始接触琵琶,到七岁时她已经开始在家人的教导下学习和练习琵琶。
说起学琵琶的经历,她调侃地说:“学习琵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会有不想练的时候。”
幼年,同龄人在社区玩耍时,她往往在埋头练琴。寒暑假时,她也总是一个人回家乡跟着小外公练琴。孜孜不倦的练琴生涯让她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娱乐时间,回忆起当时练琴的时光,她也只是平淡道:“每天七个小时起步,早上3、4个小时,下午2、3个小时,晚上再来一两个小时。也有很想家、每天掉眼泪的时候。”
当时的努力让她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宋知熹真诚地认为,一门技艺只要花了时间,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而谈到努力时,她无不钦佩地道:“和我妈妈和小姨她们比起来,我已经很轻松了,我妈妈小时候放假的时候最多一天要练15个小时的琴。”
练琴生涯往往是枯燥无味且容易疲惫的,幸运的是,在她感到疲累、开始逃避和排斥练习的时候,身边一直有督促她、鞭促她的家人。“兴趣虽然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但到后来肯定会有累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可以真正做到一直凭着兴趣坚持一件事情。所以还是要靠自己的坚持和毅力。”
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也总是能突破自我,逼迫自己突破极限。“坚持下去总会成功”也成为了她的人生座右铭。宋知熹形象地把练琴和开车类比,一天两天不练,就会生疏;长时间不练,就会忘却。而坚持,就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黄金钥匙。
之后,她展示了她九岁时第一次去教导母亲的老师——王范地的家里弹琴的照片。看到照片,她激动道:“王范地老师是我们琵琶界泰斗级的人物。当时我弹琴给他听得到了肯定,后来在很多比赛里也得到了金奖,就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开心很惊喜。”
谈起举办这个讲座的目的,她希望能让琵琶为更多数人所知,能让民乐走进更多人。说到这些,她感慨道:“现在的文化市场也通过传统民乐加入了各种现代元素的新民乐融合在一起,可谓是百花齐放。任何艺术的发展都足个扬弃的过程,关键是找到好的融合点。无论演奏的形式和方法如何创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到魅力就在于其浓郁的民族特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特点一定要长久地保持下去。”
随后,她给大家分享了方锦龙、靳海音弦乐团、新九州爱乐乐团及其他音乐人所联合的百人乐团一同完成的节目《韵·界》。中西乐器结合给现场观众带来极大震撼。
艺术不是曲高和寡,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通过音乐,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可以改变对待生活的看法。因此,她期望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让大家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艺术。“很多人会觉得民乐这种音乐形式比较过时,那就结合一些新式的音乐元素,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宋知熹所在的民乐团就曾演奏过一些流行曲目如《青花瓷》《锦鲤抄》,“效果很不错,大家也都很喜欢听。”
最后,她向大家介绍并弹奏了三首具代表性的名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龙船》以及《琵琶吟》,讲座在悠扬的旋律中缓缓落幕。
审核人:沈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