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艺术节】陶辛做客我校畅谈音乐的功效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袁阳宇)5月28日晚,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陶辛做客我校云上艺术生活社区系列活动,以“音乐的功效”为主题,分享音乐的魅力。我校师生、毕业校友近15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音乐通过营造环境来达到稳定情绪的效果。”陶辛以一句话介绍了音乐的功效。他以布莱恩·依诺的《机场音乐》为例,展现了这首曲子的特点:“从开头至结尾的音调在一直变化,营造出了空旷和透明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氛围。”

“具有标识性的音乐,通常会成为流传度较广、为大众所熟悉的曲子。”音乐的标识性是音乐表达的特性,声音表达、音调、演唱方式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标识。有些曲子便通过声音建立起了与时代的关系,每当听众听到这个声音,便会想起这个时代。而《红旗颂》则是以音调为标识,陶辛从它和《义勇军进行曲》音调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指出了《红旗颂》的艺术加工部分:“与国歌的前奏相比,第二遍更加响亮和高亢,第三遍却变得低沉。这样的处理效果是为主旋律而服务的。”同时,他还通过比对新旧版本国歌不同的演唱方式,介绍了标识的第三种呈现方式。

接着,陶辛从音乐的反向消解和同向溶解两方面解释了情绪宣泄的方式。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不同的拍子,破除了听众对规律性的掌控,通过调动听众的积极性来达到反向消解消极情绪的目的。谈到同向溶解时,陶辛用“共情”二字来描述此种情绪:“巴伯的《弦乐队慢板》是结合声音与时间艺术的作品,具有过程性与起伏性。这首曲子是与听众音乐上的交流,也是情绪上的交流。”

“音乐可以丰富情感内存,提升情商。”陶辛以马勒的《第五交响曲》为例,向我们展示了音响的“感应”与自身的“情感储备”产生化合的过程。这是用肌肉去感受音乐的律动,从生理感受转化到心理感应的过程。这首曲子是马勒和夫人阿尔玛恋爱时所作,从双方的羞怯到最后情感的爆发,曲调也变得愈加明朗与高亢。陶辛用“耐听”来评价这首曲子,肯定了其丰富的情感表达。

最后,陶辛从文化体认、形式审美、多解性等方面解释了音乐的功效性。当谈到古琴曲《梅花三弄》时,他引用了《伯牙心法》中的语句来作评价:“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审核人:沈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