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志愿爱心康复中心 走进别样内心世界

    3月26日,一个晴朗温暖的日子,正午12点20,应生科院青年志愿者中心号召,近20名志愿者集合于荟八楼下,大家整装待发,准备着见证一次爱的旅行。
 
    下午三点,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辗转,志愿者分两拨悉数抵达武汉市残障儿童爱心康复中心。见到这么多哥哥姐姐的到来,楼上的孩子们欣喜万分,向志愿者挥着手,叫喊着。很快,志愿者和孩子们就玩到了一起。尽管和这群孩子进行交流有些困难,志愿者都耐心地同他们沟通。有些需要一直陪伴,有些需要耐心重地复某一事物,通过一直画画唱歌来提起孩子的兴趣。还有些孩子笑着,静静看着志愿者。
 
    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拉着志愿者的手,坐着一同聊天,这个孩子叫赵晓璐。花季的十七岁,和别人没任何不同,但据工作人员介绍,她只有七岁的智力。智力因素并未改变她开朗外向的性格,她让志愿者教她唱歌,写名字,自然而然地聊起天来。
 
    然而,并非每个孩子都像赵晓璐一般活泼健谈,志愿者王振华便碰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沟通对象——一名患自闭症的男孩很少和他交流。“如何打开他的话匣子,挺让人头疼。”在偶然的观察下,王振华发现男孩喜欢看手机,便拿出手机和孩子玩起来,很快进入了交流状态。
 
    据工作人员透露:康复中心的儿童年龄跨度大,最小的3岁,最大的22岁,多为脑瘫,智障,自闭等患者。他们自理能力弱,交流时语言具有随机性,缺乏意识性,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经一定医疗机构治疗后转送到这里,接受进一步的心理调理。可喜的是,在护理阿姨们的耐心陪伴,呵护下,有些孩子意识在慢慢建立,志愿者们可以感受到在重复单一事物的表面下,孩子们渐渐了解周围,感知周围的实质。生科院青年志愿者的副部长杨超、喻亚洲也表示,这次来康复中心,发现有几个孩子已经出院了,这是一件可喜的事。
 
    “或许我们的一次志愿活动对孩子们的帮助并不是很大,但在大家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的接触和辅导,孩子们的情况多多少少都会得到改善。我们给他们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他们教会了我们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起他们来,我学到了更多。”谈起这次志愿活动的感想,09级生技的黄桁这样说道。
 
    据悉,生科院青年志愿者将用更多的时间投入爱心康复中心,更好地关爱弱势群体。通过助残活动,培育大学生关爱社会的道德理念,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附:武汉市爱心康复中心位于古田二路的省柴小区内,目前共有12名老师和32名孩子。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3岁,多为脑瘫,智障和自闭症语言障碍患者。自2003年成立以来,主要面对弱势儿童,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中心本着奉献精神开办创立,深信爱心能创造一切,目的是“康复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已经帮助了数个患儿及家庭走出了迷茫和困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