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供图孙权)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张非凡)12月28日晚,由校团委、校青年联合会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在我校创业实训大楼举行,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欧阳亦聃教授和来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李林教授分享了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经验,对与会同学们大学四年的规划发展提出了建议,并针对我校重要的srf科研创新项目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欧阳亦聃:科研贵在坚持不懈
“进入大学后,对于学习我感到迷茫。高中学习资料书特别多,学习知识只需要课本。而大学想获得知识,就要构建知识体系,每一门课程只是打开了一扇门,教给你学习的方法,知识的获取要靠自己。”谈及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她回想起考前复习时总会和室友一人写一张知识框架图,然后两个人的和在一起作为复习的提纲,后来才知道这种方法叫做“思维导图”,她建议同学们多参加学校举办的思维导图比赛,有助于学习和总结。
开设双学位后,欧阳亦聃选修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英语学位。“当时,去华科坐公交车我要准备四个塑料袋,坐到街道口吐一次,转到华科再吐一次,回来还得吐两次。”欧阳亦聃笑着谈起了自己攻读双学位时的场景。开设双学位后的暑假,每天有八节课,她就顶着酷暑每天往返于华农和华科之间。回想起自己的攻读历程,欧阳亦聃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坚持。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兴趣是什么,很难找到自己所钟爱的东西,我不一定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但一定可以爱上自己选择的,日积月累,喜欢上自己选择的东西,爱的反馈其实是一样的。”欧阳亦聃说她小时候爱看动物世界,所以就选择了生物专业,但后来发现其实和自己想象中的“动物世界”有很大的差别。她打趣说当读研究生时才第一次见到活水稻,然后自己十五年的青春都投入在了水稻上。“选什么都不重要,无论选择什么,其实对未来成就没多大影响,而在于自己是否足够投入。”欧阳亦聃说道:“只有努力,我们才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谈到从教后带领学生们做srf时,欧阳亦聃表示做srf有太多的痛苦和艰难,她建议学生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她举例说,有的实验一做就是两年,当做到了百分九十放弃了,你的收获还是零,所以不管多艰难,一定要给自己一次再坚持的机会。欧阳亦聃最后说道:“实验的感觉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挫败感和百分之一的成就感,是否成功就看那百分之一的成就感是否能打败百分之九十九的挫败感。”
李林:兴趣永远是科研的指路灯
“大学为我开了一扇窗,有机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图书馆是李林常在的地方,他会找一个固定的地方,坐在书架下背诵计算机和生物学知识,后来背诵的内容慢慢就应用到了学习和科研当中。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避风港,他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利用大学的时间和资源。
“在大学的时候,我经常会做一些兼职、做网站、做拼装电脑。”谈到自己与计算机的渊源,李林回忆起了当时自己和室友一起在电脑城购买配件,拼装售卖电脑的事情,这些兼职的经历令他特别难忘。“占领农村,让每家每户都用我的拼装电脑。”李林自嘲起了当时自己当时的“梦想”,他说辅修的计算机专业让他收获颇多。
保研之后,李林说他自己比较迷茫,因为此时的他已经靠辅修的计算机专业在西门子实习了,而且待遇很好。各种各样的生活,到底哪种是自己最喜欢的呢?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科研。“科研是一个周期性波动的事情——痛苦、兴奋、激动。在美国学习时,我突然意识到,科研一定要找到兴奋的点,否则结果还是会平淡。”谈及自己在美国的求学经历,李林认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国家还处在发展的阶段中,而美国已经是发达,我们对于美的体验和理解是不同的,我们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于是我重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才是科研的指路灯,要学会突破固有的想法,最后终于把第一篇科研论文做了出来。” 对待实验要有责任感,就是一个字:干!科研很有魅力,李林鼓励在场的新生多学习,厚积薄发,使自己以后有更多的选择。
【链接】李林,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两项“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项目骨干,以及其他多个项目。已发表25篇论文,获得授权的专利一项。
欧阳亦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水稻生殖隔离遗传和分子演化机制研究,在水稻杂种不育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两项和省部级基金3项。在PNAS、CurrOpin Plant Biol、Annu Rev Plant Biol、New Phyto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篇;获得授权的专利四项。
审核人:刘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