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园艺林学学院研究生学子赴福建武夷山开展“三茶”主题社会实践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申天赐 朱天玥 刘雨果 陈炫希)8月24日,园艺林学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赴福建武夷山开展“三茶”主题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深入南平市,通过茶园走访、茶产业访谈等形式,全面调研南平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现状,了解发展需求,切实了解“三茶统筹”发展现状。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全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是我国东南动植物宝库。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文化和自然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近年来,武夷山整合周边资源,将山区茶园结合独特的山地景观,打造成茶旅融合示范打卡点。

步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山间小路两旁的茶田虽然不具规模,但其不仅具有生产效益,更能够作为样板,为游客展示武夷山众多的特色茶叶种类,使茶旅内容更加丰富。实践团一行人行至大红袍母树所在地,抬头仰望,长在峭壁上的三株大红袍古树正是现如今武夷山漫山大红袍茶树母亲树。古老的茶树不仅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更使得现在的武夷山因茶闻名,带动周边村镇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在武夷山脚下,武夷星品牌推陈出新,将传统茶叶制作成新式美食,大红袍冰淇淋、大红袍奶茶、茶叶蛋等,为大红袍茶叶的宣传和销售创造新思路。还可以从产地直接购买茶叶,作为独特的中国礼物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往世界各地。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武夷山茶旅通过“赏茶戏、习茶技、跳茶舞、学茶艺、行茶径“等茶文化活动吸引游客,使其全方位感受武夷茶乡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武夷山茶旅通过强化品牌建设,优化流通化境,坚持绿色发展,扎实产业基础,使一二三产业得到良好的循环,“三茶”统筹取得重大进展。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践队成员一行参观了燕子窠生态茶园,了解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于此提出了三茶统筹理论,“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是新时代国家茶产业的发展战略,其涵盖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指导体系,深刻回答了中国茶业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

走进茶园,大家便闻到了浓厚的茶香。在茶园入口树立着一个显示屏,监测着茶园的负氧离子指数,见证着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主要栽种了武夷山当地的三大名枞——大红袍、肉桂和水仙三个茶树品种。团队成员缓缓前行,学习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此的讲话精神,并不断交流自己的心得。实践团成员申天赐颇有感触:“作为一名茶学专业研究生,得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深感荣幸与责任。在今后的科研中,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茶叶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茶叶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难题,从而带动茶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祖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武夷山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一片小小的茶叶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金叶子”,当地一半以上的人都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人均收入中近五成来自茶叶,真正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在武夷山市开元堂茶坊,团队成员们认真倾听新时代茶人讲述的茶文化知识。开元堂茶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见证了武夷山岩茶的崛起过程。如今的传承人郑安儒是福建农林大学的一名茶学在读研究生,她也正在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改善岩茶存在的问题,带领岩茶产业向更高品质发展。

郑安儒一边泡茶,一边为团队成员普及大红袍、肉桂、水仙三大武夷名茶的品质特征,同时教团队成员如何区分茶叶品种,如何健康地品饮岩茶。队员们细细品味岩茶的香气和滋味,好奇地询问大红袍茶叶取名的由来。郑安儒讲述了灵猴穿上红衣,上山采摘芽叶的生动故事,成员们都觉得趣味十足,也从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浓浓生态美。

出身制茶世家的郑安儒谈到,在学习了传统制茶流程基础上,她也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通过科学定量的分析,将制茶流程变得标准化,从而有更明确的方向去进一步提升岩茶加工品质,比如综合做青机吹风吹多久,风要多大,要多少温度湿度等问题。

在武夷山不乏像郑安儒这样既懂传统做茶经验又善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时代茶人,正是他们的传承与创新,才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饮茶需求,带领武夷山茶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审核人: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