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植科院师生共赴张掖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纵擎 周毅)七月上旬,植科院种子工程教研室鲁少平、何菡子和王燕老师带领32名2021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跨越1900公里赴全国最大制种基地——甘肃张掖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实践。

寓教于践,涵养向阳生长的源动力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被誉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2022年,张掖市粮食种植面积318.85万亩,其中近一半的耕地被用于制种,上百家种业公司荟聚于此。在民乐县的谷城圣光种业油菜制种试验田中,洪登峰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向同学们介绍了张掖油菜制种发展及油菜杂交育种原理,同学们也尝试着自己练习田间区分油菜可育系和不育系方法。

师生学习玉米去雄原理和操作(通讯员 代明豪摄)_proc_副本

师生学习玉米去雄原理和操作(通讯员 代明豪 摄)

在甜糯玉米杂交种试验地里,同学们了解到甜糯玉米的制种原理,三系配套在玉米育种中应用的利弊。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涌入田间开展玉米杂交育种中的去雄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体悟种质资源筛选的重要性,感受育种手段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不断融合的趋势。种工2101班王桢说道:“玉米抽雄操作的学习让我明白,专业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一定要走出课堂,了解真正的生产实践,才能让所学知识得以应用。”

此外,植科院郭亮、洪登峰、杨细燕、肖英杰及园林院张余洋等教授应邀走访河西学院,两校教师代表及学生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种业振兴、专业学习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访学深化了同学们对于农业的认知与理解,加强了新青年对于农业未来的信心与认同感。

以变求新,涵养善于创新的生产力

种业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育种更是种业的核心。在参观传统种业基地的同时,实践团队深入现代化种子企业了解前沿育种。在先正达公司,师生共同学习了中化MAP智农管理系统,在田间基地上图入库、农事管理、精准巡田、基地气象预报等方面应用实现了田间生产信息化、可视化管理。先正达公司负责人向同学们一并介绍了“水肥一体化”的高效灌溉模式,展望了未来“智慧”农业的可能性。

师生参观先正达公司种子加工生产线(通讯员 李纵擎摄)_proc_副本

师生参观先正达公司种子加工生产线(通讯员 李纵擎 摄)

为了更加深刻了解种业的发展,实践团队前往了各行各业的代表企业进行参观。在恒基利马格兰,师生们认真了解各个车间种子生产加工的环节;在富赢种子高新科技,深入探索蔬菜瓜果种子生产中的诸如人工气候室、种子质检室等一系列区室;在张掖超越发展农业,细致观察采用全球先进的智能温室技术并实现技术本土化的番茄种植大棚……种工2101庄太阳感叹道:“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机械化和规模化。但目前国内在设备和技术方面还存在短板,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

忆苦思甜,涵养脚踏实地的硬实力

早在民乐中苔种业有限公司制种基地参观的时候,负责人唐起超在介绍西兰苔的母本和父本识别特征的同时,讲述了自身与企业同频发展的心路历程,鼓励同学们道:“要将实践与专业知识结合,去发现并解决农业中的真问题。”郭亮教授表示,种业意义重大,事关百姓的饭碗、国家的粮食安全。他鼓励同学们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本领。

师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讯员 李纵擎摄)_proc_副本

师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讯员 李纵擎 摄)

除种业基地、企业,实践团队还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纪念碑处缅怀革命先烈。参观完后,种工2101张宴胧感慨道:“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在与敌抗争时的决心和毅力,我被西路军不惧艰险西行长征、浴血奋战的精神深深打动,希望我们青年能珍惜当下,不辜负革命先辈的努力,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大学之道不仅存在于高堂之上,更应注重课堂与生产实践齐头并进。植科院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使得青年人深入田间地头,播撒科技强国的种子,汲取奋进力量。据悉,本次实践已经连续开展三年,它早已不是一次简单尝试,而是植科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深度融合“五育”工作的体现。

审核人 鲁少平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