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耕读路上】狮山学子调研“绿色超级稻”育种现状及发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奕磊 晏果)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何予卿教授带领下赴鄂州、江夏和恩施等育种基地开展实地考察,学习研究抗病虫高产绿色超级稻的育种原理和现状,开展水稻产业实况实地调研,面对面与基层粮农深入交流。

考察鄂州基地,坚定育种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将一个群体中的优秀基因聚合,培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抗病虫绿色超级稻品种,让农民即使少打药、少施肥、少投入也能产出高产优质的稻米,解决我国农村现行劳动力短缺以及水稻生产上急需轻减化栽培的问题。”这是初到鄂州育种基地时,何予卿向同学们描绘的育种蓝图。

在鄂州基地,实践团成员跟随何予卿老师共同考察了各类不育系水稻的培育情况,并分析了比产实验的初步结果。通过观察水稻长势预测未来产量,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光有抗病抗虫基因是不够的,倘若稻米质量不够好、产量上不去,农民会因为没有经济效益而不愿意耕种。只有在产量上胜过其他常规稻,才有望真正投入生产。

何予卿与实践团一同测量秧苗株高(通讯员 高冠军 摄)

何予卿与实践团一同测量秧苗株高(通讯员 高冠军 摄)

当日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胡显森感叹:“只有亲身下田才能感受到田间行走时那股包裹半条腿的凝滞感,这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活跃在生产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们!”

开展江夏田间调查,强化兴农责任

在校地合作的江夏育种基地,团队成员跟随何予卿开展对“华墨香”三号和五号苗期的田间调查,主要针对秧苗种植密度、分蘖数和株高三个指标进行考察和记录,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何予卿表示,华墨香系列水稻产出的黑米相较白米有着更高的营养价值,其育种目标仍离不开“抗病虫”以及“优质高产”。

身处田间,即便戴着草帽也难挡烈阳的酷热,团队成员黄宇恒谈到:“亲身体验‘面朝黄土背朝天’才能深刻理解耕作与田间科研工作的艰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未来,我们一定要秉持强农兴农的责任感,利用所学知识,为农民生产减轻负担。”

当日,实践团还前往了何予卿老师的故乡——江夏团结村。在何予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考察了村内试验田中“黄华占”“越光”“KTML105”和“玉针香”等恢复系水稻的生长情况。踏着故土的阡陌,望着微风拂过掀起的层层青绿稻浪,何予卿向团队普及常规稻以及国外引进的优质稻作为恢复系在抗病虫高产绿色超级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兴奋地表示今年的恢复系培育相当不错,有利于后续杂交稻的配种。

参观校内育种基地,学习抗旱基因筛选

在校内的育种基地,团队成员跟随何予卿考察了不育系植株的培育情况并参观了旱稻试验田。华农校内的不育系大都已经引入了多种抗稻瘟病以及抗飞虱、抗卷叶螟的基因,目前长势良好,稻菽千重浪的即时感扑面而来。在考察和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学习了如何识别不育系,并清理了沿途混杂在水稻中的稗子。

何予卿为实践团讲解抗旱基因的筛选和繁育过程(通讯员 高冠军 摄)

何予卿为实践团讲解抗旱基因的筛选和繁育过程(通讯员 高冠军 摄)

抗旱基因的筛选和引入对于水稻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在地形复杂且缺水的山上,种植旱稻是首选。与常规水稻田不同,旱稻的育种是在几近干裂发白的土地。即便在如此缺水的情况下,携带优秀抗旱基因的水稻依然能够长的粗壮高大。但何予卿认为,目前给予试验稻的干旱条件仍然不够恶劣,后续需要人为进行干预,加强胁迫,才能筛选出更优秀的抗旱基因。

访咸丰乡野,识别水稻虫灾病害

“咸丰山多,种植条件不好;又由于潮湿,稻瘟病频发;虫害的防治也是一大难题。所以咱们咸丰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不高,基本只够满足自产自用。”团队走访了恩施州咸丰县的农业农村局,并有幸邀请当地植保站的站长严顺同行,开展面对面的交流。

此行,团队成员在位于咸丰县杨柳沟的育种试验田中学习和考察了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等害虫的活体特征及其对水稻造成的破坏,并考察了饱受稻瘟病折磨的各类优质试验稻的情况,学习了如何识别稻瘟病孢子。通过实地走访与交流,团队成员认识到到,筛选水稻抗病虫基因的迫切需要。正如严顺所说:“我们这里想要靠水稻获取经济效益,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你们这些科研人才的努力与付出啊!”

实践团下田清除杂草(通讯员 戴文卓 摄)

实践团下田清除杂草(通讯员 戴文卓 摄)

部分试验田草害严重泛滥,挤压了实验水稻的生存空间。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帮忙对试验田内的杂草进行人工清除。

调研孝感水稻产业,体悟乡村振兴成果

实践团还前往孝感大悟县调研当地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团队跟随当地两位种粮大户实地走访,并开展深入交流。

实践团跟随李亦农参观其“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讯员 戴文卓 摄)

实践团跟随李亦农参观其“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讯员 戴文卓 摄)

据悉,大悟县位于孝感北,党的十九大以来,大悟县作为省市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农”发展不断延续好势头,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大户李亦农先生的水稻田更是凭借其优秀的产量、质量和机械化程度被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但县内部分地区存在地理条件不佳,多山地丘陵,少水源的情况,给水稻产业的发展造成诸多困难。大户付汉义先生的水稻田地处山区,难以连片,缺乏水源灌溉且机械化耕作困难。

在乡村产业振兴如火如荼的当下,仍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在艰难地从事生产、谋求生计。“驾言各勇往,实践仍精思”,何予卿带领实践团队因地制宜,结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提出建议,深入思考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为期十天的调研与学习,队员们感悟颇丰。队长孙奕磊感言:“十天实践,团队成员经风沐雨,经历五次下乡,跨越了多个县城山村和育种基地,我们在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同时,不断生出新的愿景,激发自己、鞭策自己,在此感恩母校给我们宝贵的实践机会。我们应当传承老一辈岗位科学家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增强专业本领,勇于担当强农兴农使命责任,立志为农民生产解决困难,为乡村产业振兴、国家农业发展做出青春贡献。”

审核人:唐永木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