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开幕(蔡先锋 供图)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尹煦博 余李卉)7月19日到7月25日,由我校水产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3年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活动开营,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3名营员及17名志愿者参加了本次夏令营的开幕仪式,我校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全程参与。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为长江大保护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长江江豚保护中的力量,纵深推进长江江豚保护高质量发展。
王召根老师给营员们做主题汇报(通讯员 徐剑锋 摄)
7月19日,营员们来到了江苏镇江长江珍稀水生生物展览馆参观、学习。王召根老师以“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为题做了有关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进展的汇报,用详实的数据资料和亲身感受,介绍了长江江豚保护的最新进展。
团队成员正在与丁兆宸老师讨论(通讯员 徐剑锋 摄)
21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长江南京段观察野生江豚。“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丁兆宸老师介绍道:作为唯一可以在市区内看到江豚的城市,“南京经验”很是重要。对江豚的守望不禁让团队成员对城市建设与江豚保护如何联系起来产生好奇,为此团队仔细考察了南京江畔的城市建设。在这里江豚保护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江豚的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团队成员对此仔细记录并形成图文资料留存。下午团队来到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工作站,与工作人员就江豚保护宣传与相关文创设计进行交流,为今后团队的相关宣传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长江江豚捕食瞬间(通讯员 徐剑锋 摄)
7月23日团队成员乘船前往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和悦洲,这里主要保护白鱀豚、江豚、中华鲟等淡水鱼类,是世界上首个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鱀豚和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的场所。铜陵市郊区长江豚保护协会的章贤老师介绍:“保护区位于一段夹江,入水口与出水口都经水坝封住,江豚生活在一个半自然的封闭环境中。”观豚台上,团队近距离观察了长江江豚呼吸、食鱼的动作姿态,成员们也借此机会,对游客们进行科普宣传。
在位于保护区附近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的施工现场,通过调研了解到这里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施工水域进行监控,通过围堰挡水的施工工艺保证水生生物生存活动空间。保护长江江豚,从来都不只是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铜陵老洲江段是2018年人类最后一次拍摄到白鱀豚照片的地方。在湖光粼粼的江边,成员们采访了同行老师,就白鱀豚与江豚的异同进行交流。“它们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肤颜色的差异。”铜陵市郊区长江保护协会的张明浩老师向志愿者们解释道。
沿着江边老堤,来自各个高校的夏令营成员在这里分享他们的想法,讨论着自己参与环境保护的经验。老师讲述的亲身经历极大拓宽了团队对江豚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保护江豚的热情。团队成员唐雨蝶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为无声的江豚发声,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来,为长江豚类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更完善的保护措施,让保护江豚的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队员们近距离观察网箱江豚(通讯员 徐剑锋 摄)
在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教中心,营员们参观了标本馆内展出的白鱀豚和中华鲟等在天鹅洲繁衍的生物标本。团队成员对网箱江豚养殖项目进行记录,比较不同地区江豚保护的异同。在清澈的水中,团队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江豚在网箱中自由自在地游动。通过在网箱中饲养江豚,为其提供相对安全、污染较少的生存环境,该项目促进了江豚的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的增加。网箱养殖江豚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江豚,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提供了江豚保护科普教育的平台,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成员余李卉表示,“只有每个人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稀物种的责任,人类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呼吁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一起加入保护江豚的行动,为长江生态大保护注入新的活力,让江豚在人类的共同关爱下重现生机。只有守护住大江豚影,才能守望美丽中国!”
审核人:曹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