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
首页 / 青春校园 / 正文
山东大学赵志军教授做客狮子山讲坛畅谈稻作农业起源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汤恩惠)9月23日晚,第340期“狮子山讲坛”在学生综合服务楼501报告厅举行。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赵志军教授受邀作“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的关系——以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为例”主题报告。

赵志军以图为例,向师生展示了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介绍各种常见农作物品种的来源及家畜分布,并着重介绍中国农业起源区,如水稻、家猪等为世界农业做出的贡献。他谈到,中国农业起源区可分为三个起源源流,分别为旱作农业起源(粟和黍)、稻作农业起源、热带原始农业起源。赵志军谈到,“在农业起源过程中,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逐渐加强,最终,动植物进化依靠人的帮助进行正常再繁殖,而人类社会也发展成为必须依靠农产品为基本生活资料来源的农业社会,因此有学者提出‘协同进化’这一概念。”另一方面,赵志军认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生产的比重不断增强,最终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阶段。”

赵志军以稻作起源为例,根据其数千年的渐变过程,谈论其发展的三个阶段。根据考古发现的各地的炭化稻壳,科研人员推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初步尝试耕种稻,由此推测距今一万年前后是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科研人员在贾湖发现了稻谷、野大豆样品,定居村落及各类陶器,普遍发现栽培稻甚至饲养家猪,由此定义了真正意义上的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因此推测距今8000年前后是稻作农业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植物考古揭示,那时的人们仍以采集狩猎为主,水稻种植和家猪饲养仅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

谈到以河姆渡/田螺山遗址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时期,赵志军以橡子为古人主要食物来源为例,表明稻作生产仍并未取代采集狩猎活动。直到距今5000年前的区域性文化群体——良渚时期出现,人类社会才拥有完善的、有效的、凌驾于群体之上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系,其间,稻作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良渚文化具备国家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人类社会进入到古代文明阶段。

最后,赵志军谈到,“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社会变革,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应该是一个相互衔接的、一脉相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交流,赵志军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审核人:祝鑫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