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全国农林水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协作组2024年年会暨“城乡融合发展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在汉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匡敏 学通社记者 王鼎澄)11月3日,全国农林水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协作组2024年年会暨“城乡融合发展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在汉举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30多个农林水类高校的学者及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共计100余人现场参会,共话城乡融合发展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助力中国特色乡村发展。

开幕式:俊秀荟萃共谋发展

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柯新利教授主持。

华中农业大学王建鸿副校长致辞(记者 匡敏 摄)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建鸿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凝聚农林水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和学者的智慧,共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新路径,共话城乡融合发展新理念、新方法,为加快推进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积极力量。

丁煌教授致辞(记者 匡敏 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丁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今年年会的题目定为“城乡融合发展与公管学科建设”,恰逢其时,也意义重大。希望与会同仁们集思广益,积极探讨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为公共管理学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欧名豪教授致辞(记者 匡敏 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名豪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农林水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向未来,挑战和机遇并存,农林水院校既要站在农林水院校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也要跳出农林水院校来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要抢抓发展机遇,优化学科布局,整合学科资源,建强师资队伍,强特色、入主流,力争形成核心竞争力。他期待全国农林水院校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推动全国农林水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杰研究员致辞 (学通社记者 喻子涵 摄)

“狮子山下桂香秋,崔颢题诗又丁欧。一组一会立沃野,三生三政怀民忧。水无定形容乃大,林有常势众为筹。学园梦深接寰宇,钟声杳杳江水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刘杰在致辞中以一首诗歌直抒胸臆,表达了建强公共管理学科共同体,共促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紫威致辞(记者 匡敏 摄)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紫威表示,30年来,农林学科公共管理发展协作组为研究生教育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未来,希望更好发挥协作组力量,加快农林学科关键领域学科专业的建设,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深入完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科间交叉人才培养和全方位交流和合作。

开幕式现场(记者 匡敏 摄)

主旨报告:纵论争鸣辨析未来

主旨报告环节,5名公共管理学者结合城乡融合领域热点问题和所在高校的办学实践,共话城乡融合发展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破局之道。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左停主持会议。

主旨报告会现场 (学通社记者 喻子涵 摄)

武汉大学刘伟教授作报告(记者 匡敏 摄)

武汉大学教授刘伟以历史视角分析了从古至今的乡村治理体系。他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建模式不断加强,治理重心全面下沉,“高度中央集权—高度基层渗透”的模式在乡村治理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同时,这种治理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未来的乡村治理中,国家需要留出适当空间,激发基层乡村治理活力,提高乡村社会自主性。

中国农业大学武晋教授作报告(记者 匡敏 摄) 

中国农业大学武晋教授认为,全球治理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积极参与全球发展治理,改善治理体系。她提到,中国农业大学为此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努力,她希望农林水高校可以发挥在减贫与发展议题中的优势,为公共管理学下的全球治理专业做出独特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罗英姿作报告(记者 匡敏 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罗英姿结合所在学院办学实践分享了学院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做好学科顶层设计、引领学科建设布局等措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学科的实践与思考。

东北农杜国明教授作主旨报告(学通社记者 喻子涵 摄)

东北农业大学杜国明教授介绍了东北黑土耕作轮作制度逐渐兴起的背景和现状,针对东北农民如何应对耕地轮作格局变化并响应国家政策这一问题,提出通过遥感等新兴技术,构建东北黑土区轮作机制,并呼吁政府进行合理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土地利用率。

华中农大张雅勤教授作主旨报告 (学通社记者 喻子涵 摄)

华中农业大学张雅勤教授就“农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特殊功能与鲜明特点”的主题进行汇报。她认为,农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具有育人、科研、资政的三重现实使命,通过“双轮驱动”“四维联动”“多元互动”等方式有序构建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分论坛:聚焦问题多维论道

当天下午,与会学者们分别前往3个分论坛进一步交流研讨。

分论坛一现场(记者 匡敏 摄) 

聚焦“城乡融合与乡村治理”这一主题,五位学者依次分享交流。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左停教授从理论内涵、价值识别、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四个方面作题为“公共价值理论视域下乡村价值的识别、取向与实现路径”的主题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玉春教授基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构建了城乡“要素——资源——空间”融合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测度方法,并阐述了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浙江农林大学李琳琳老师结合杭州市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的相关案例,分析了农村职业经理人发展在市场、社会和行政经营能力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华中农业大学杨嬛副教授结合湖北省广水市凤凰村田野调查的案例梳理,提出了政府赋能激发传统乡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的实践路径。浙江海洋大学高猛副教授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和提质增效”的现实问题,基于69个县域试点面板数据的QCA研究,分析了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

分论坛二现场(学通社记者 常思羽 摄)

围绕“城乡融合与自然资源”这一主题,中国农业大学王健副教授从经济学理论学说出发,就发挥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见解。中国农业大学孔锋教授分析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逻辑,并基于国际比较研究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策建议。新疆农业大学王承武教授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梳理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分情况,并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模式。湖南农业大学曾龙副教授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作为逻辑起点,系统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逻辑,并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华中农业大学李红波教授基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的生态系统挑战问题,分析了武汉都市圈国土空间生态网络演变及其鲁棒性,提出了生态网络保护管理策略。华南农业大学朱庆莹老师基于城市韧性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之间互动机制尚不明晰,正成为科学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障碍这一问题,提出了城市韧性与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互动机制分析框架。

 分论坛三现场 (学通社记者 喻子涵 摄)

围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这一主题,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王薇教授主持会场并作引导发言,她从新设博士点、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介绍了湖南农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学科发展成就。河海大学曹海林教授追溯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分享了学院坚持强特色、入主流的办学经验和思考。中国海洋大学王琪教授就其海洋类院校的独特定位,阐述了公管学科与国家海洋安全战略对接的优势与必要性。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做法,并分析了城乡关系转型、科研范式转型、学科发展方向转型背景下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结束后,柯新利与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杜国明进行了交接仪式。据悉,下一届公管院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

审核:柯新利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