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2024年湖北省棉花机械采收示范暨华棉2270田间评鉴交流会在荆州举行

张献龙院士等在棉田调研(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采摘棉花样品(通讯员 闵玲 摄)

张献龙院士、李召虎教授等谈棉花产量质量情况(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10月13日,由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荆州农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24年湖北省棉花机械采收示范暨华棉2270田间评鉴交流会在湖北荆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李召虎教授,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陈常兵,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宋国立研究员,以及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和来自湖南、安徽、江西及湖北等省棉花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涉棉企业的领导、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华棉2270生产情况进行深入交流。

13日上午,参会人员抵达公安县毛家港镇新曙光村示范现场,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雄主持观摩交流会。

公安县副县长方武胜在致辞中表示,公安县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植棉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坚实。希望继续和华中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合作,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助推公安县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献龙院士、李召虎教授等参加座谈交流(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交流会现场(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张献龙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尽管公安县的植棉水平颇高,然而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依旧呈现下滑态势。在此情形下,必须着力解决四个技术问题:其一,培育早熟且耐高温的品种;其二,实现机械化采摘;其三,解决机械收获问题;其四,解决机械播种及田间管理问题。在进行田间调研时,张献龙表示,虽然全国棉花主产区向新疆转移,但湖北仍需保有适度的棉花种植面积,以保障国家棉花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致力于选育良种,华棉 2270具有特早熟、耐高温、丰产优质、利于机收等特性,符合区域特点;另一方面要推行轻简化种植,仅施一次肥,无需整枝,中耕除草采用机械作业,提高种植密度,化学调控落叶,应用机械化采摘,实现全程机械化,进而稳定并发展长江流域的棉花生产。

荆州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科研人员黄强汇报了公安点位的棉花示范情况,主要是“2个选择”:一是坚持基地的选择,二是坚持华棉2270的品种选择。还要坚持一播全苗、化学除草、提前施肥、化控打顶。黄强表示,公安棉花的示范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跟优良品种华棉2270和轻简化关键种植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

棉花种植大户向培春谈道:“良种与全程机械化作业,一亩地可以节省400多元,在创收上有积极效应。此外,还可以带动地方劳动力就业,保障农民收入,并且我们有信心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国立谈道:“高温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相当大,可能会导致棉花的花粉不育,但是华棉2270尤其在耐高温方面解决得很好,所以几乎每个果枝都有棉桃。”

随后,专家组形成了“华棉2270田间鉴评”和“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考察意见,为加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促进湖北省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审核人 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