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芷君 李纵擎)七月中旬,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赵虎、辅导员李纵擎带领16名本研学生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TU)开展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活动。
绿色是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
典型的英国家庭农场融合了现代科技的精髓,展现着传统农业的智慧。农场主深知土壤健康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因此普遍采用复合有机肥作为土壤改良的“秘密武器”。他认为,蔗糖可以将肥料固定在土壤中和叶片上,减少肥料挥发,提高利用率。在推崇土壤培育的同时,农场也并未忽视水培等现代技术的潜力与挑战。农场主坦言,尽管水培技术在某些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但当前技术尚未能完全替代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关键作用,对于某些特定作物而言,土壤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生长环境。这无疑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尊重自然规律,实现技术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同学们参观英国家庭农场(通讯员 段熠喆 摄)
令人瞩目的是,家庭农场虽然保持着家庭经营的温馨氛围,但在生产上却早已实现了高度机械化。数十台功能各异的大型农机设备整齐排列,从播种、施肥到收割、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现代科技的力量。经过询问,同学们得知大片的农田只有家里的几位男丁在管理。可见,机械化生产不仅使产量稳步提升,而且大大减轻了人力负担,实现了真正的“智慧农业”。
户外生物调研研究(通讯员 汤春燕 摄)
智农2205班王佳琪感慨:“通过见证英国家庭农场在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我深刻体会到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成果。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模式也许会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标。”
创新是引领农业变革的第一动力
洛桑农业研究院(Rothamsted Research)是英国最大的农业研究中心和世界领先的农业科研中心之一,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影响着世界农业发展。自1843年以来,Broadbalk农场的农业试验田一直在运行,主要研究连续和轮种小麦的生产,以及不同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洛桑样本档案室收集了自1843年以来的土壤、植物材料等宝贵样本,为追踪土壤结构和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资料,为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洛桑庄园的植物表型分析平台,作为世界上第一台作物表型提取平台,自2015年起24小时监测植物结构和功能,为保护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参观洛桑农业研究院(通讯员 李纵擎 摄)
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将海水鱼中控制omega-3合成的基因转入油料作物的创新技术、害虫综合管理和多样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合成低丙烯酰胺的小麦品种等等成果。洛桑农业研究院期望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变革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智农2203孙铭宇表示:“我深入了解了研究院的前沿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见证和学习了现代农业科学的发源地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合作是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不竭之源
在Clifton校区里,有几个不起眼的海运集装箱,这就是拥有LED光照系统的“水培垂直农场”。由于气候变化、人口激增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加剧,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和发展替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陆春贵教授认为,垂直农场是目前热门的解决方案之一,被视为一种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即通过多层种植、LED光照、水培气培等技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效种植。“但英国能耗较大、电费高昂,这是限制垂直农场发展的主要阻碍。”来自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学学院的Gadelhag Mohmed老师表示,目前中国的智慧农业也在快速发展,不需要过多担心电费问题,相关技术在某些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在Clifton校区的海运集装箱里,陆春贵教授的详细介绍揭开了LED光照系统的神秘面纱,深刻展现了中英两国在高科技农业与光电技术领域紧密合作、共同进步的生动图景。该LED光照系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这不仅是中国现代科技智慧结晶的璀璨展示,更是中英两国科技交流与学术共享的一座桥梁。跨越国界,促进了双方在农业科技、光电工程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融合。
智农2205林思彤感叹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的主题下,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紧密,我们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青年力量。”
学生辨认植物(通讯员 翁馨宇 摄)
植物营养课程(通讯员 李纵擎 摄)
据悉,本次访学活动由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和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国际处合作,同学们与来自德国、美国和印度等10余个国家159名同学交流学习。访学学生参加了垂直农场、LED光培养、农业无人机、GIS应用、植物营养和生物刺激素、英国文化等课程及讲座,学习了如何用数据构建安全、适应性强的食品供应链,以及自动化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实地调研了当地大型农场、洛桑农业研究院等实验室。
审核人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