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迎新季】孙燕教授与新生共话生物多样性奥秘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匡敏)8月30日下午,“青年科学家面对面”系列活动之“环境地理与绿色世界:解密生物多样性的奥秘”在综合楼105进行,资源与环境学院孙燕教授同50名新生面对面交流,共话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活动现场(通讯员 侯国涛 摄)

“Why is the world green?”孙燕老师从这一困扰生态学领域近200年的问题开篇,她谈道,从外太空来看,地球这颗星球的颜色大致分为两种,分别是蓝色和绿色,蓝色是覆盖地球表面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水体,绿色则是遍布陆地上的植被。结合2018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份研究,孙燕为同学们分析了地球上生物的分布概况。她指出,在地球上的生物中,植物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约为82%;其次是细菌和单细胞微生物,占14%;真菌占2%,而人类这一个单一物种占比为0.01%。“相对庞大的植物生物量让陆地看起来是绿色,作为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拥有巨大生物量,能够为食植动物的快速增长提供足够的食物,但为何地球看起来依旧是绿色呢?”孙燕老师的再次发问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结合相关理论假说,孙燕为同学们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她解释道,物种内部和物种间的竞争、气候和空间异质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分布。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地球的看起来是绿色,也是物种间动态平衡的结果。

孙燕教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通讯员 侯国涛 摄)

“地球这么大,我们研究生物多样性,到底应该以什么作为研究对象呢?”结合案例和研究课题,孙燕为同学们分析了山地这一独特研究对象的特征。她谈道,由于山地高低起伏,随着海拔的变化,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会发生明显变化,气候多样性为山地生境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山地的垂直尺度上可以含纳非常高的生物多样性。山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人类在进行旅游开发、修建道路等活动时,应尽可能保护生物间流通的连贯性,维护山地生物多样性格局。

孙燕指出,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群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关键。通常认为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适应环境、抵御灾害的能力便越强。在极端环境下,生物通过演化,进化出更为适应性强的特征,进而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差异,这也是极地动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现象和性状的原因。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负有责任!”结合对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孙燕指出,2020年,很可能标志着人造材料的重量超过自然界物质重量的时刻。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过度排放大气、水、土壤污染物,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等行为,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使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她表示,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改变人类行为对于阻止或扭转生物多样性衰退局势至关重要。

孙燕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沿热点、趋势和研究方法,并呼吁同学们积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用实际行动为守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交流活动现场(通讯员 侯国涛 摄)

现场认真聆听的同学们(通讯员 侯国涛 摄)

交流结束后,不少同学意犹未尽。来自林肯学院生态学专业的新生苏梓童同学与孙燕教授作了进一步交流。从小热爱大自然的她高考时坚定选择了生态学专业,她说:“孙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让我对生态学这一研究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坚定了我将来投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志趣,希望将来某一天,我也为守护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来自生科2403班谢谦宇同学谈道:“通过和孙老师的交流,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影响,这也警示我们,在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时,一定要考虑人类活动本身对自然环境存在的潜在威胁,在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人类发展需要和自然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审核人:陈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