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的支教故事”(三)
刘锦怡:“陪着蜗牛去散步”

编者按:微光成炬、爱凝星河,志愿服务是“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连续19年来,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怀揣大爱远赴贵州和湖北等偏远山区开展义务支教工作。一声声教诲、一次次家访、一场场活动、一张张笑脸,他们用行动践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殷殷嘱托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陆续刊发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的支教故事,展现华农学子反哺社会的奉献精神,让志愿者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六一”合影

刘锦怡:“陪着蜗牛去散步”

从第一次踏上讲台时起,我常在想:教育是什么?在摩峰支教的这一年里,我不断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切换情绪和角色。总感觉作为年轻的支教老师,要拿出老师的“威严”,否则学生就不会把你当回事;又想着课堂上要活泼一些,否则内容枯燥没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努力成为让学生又爱又“怕”的老师时,总会遇到让我束手无策的情况,使我不禁陷入教育是什么的思考中。

“刘老师,冯煜城作业还没补完,下课就跑出去玩了!”

“刘老师,上周借给向文昊的拼写本到现在还没有还给我!”

“刘老师,羿玉龙排队的时候打了我!”

每天一下课,一群孩子们就会围着我叽叽喳喳不停地打着“小报告”,起初我会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诉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此类的话我听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事有蹊跷。

于是,我每次上完课坐到办公室,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反思:为什么小学生每天有这么多的小报告?为什么讲过无数遍的知识点还会出错?为什么他们总是记不住老师强调过的事情?无意间看到这样一首散文诗,它像一束光,照亮了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困惑的我。“陪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在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促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告诉我它已经尽力啦!”

课堂讲授

那小蜗牛不正像是我们的学生吗?他们已经尽力地往前爬,可上课时的不安分,课间活动的小吵小闹,不良的学习习惯却因为达不到我的要求而被责备,苦口婆心地教导,努力地纠正,每到这时候孩子们都会用抱歉或委屈的眼神看着我。想想也许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是该放慢脚步等等这些小蜗牛们。

于是,我调整心态,开始了牵着“蜗牛”散步的旅程:在课堂上,我尽力放慢教学进度,遇到孩子一时的不懂就耐心的多讲几遍,用眼神和话语去鼓励他们。在课程设计上穿插游戏、歌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的教学。课间有时我会和孩子们游戏玩耍,有时会化身“包公”,铁面无私地为孩子们“断案”。当静下心来陪着蜗牛慢慢走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群孩子的可爱之处,才发现陪伴和鼓励是他们的莫大动力。

学生展示绘画作品

他们会因为一句“你真棒”而在座位上露出灿烂的微笑;他们会因为考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过于开心,而蹦着跳着从讲台上摔下去;他们会下课围着食堂边的大公鸡看一整节课间,但在上课时会异口同声的背出刚刚学的“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诗句。

虽然蜗牛走得很慢,但他能记住身边的美好。他们天真烂漫、努力向前奔走的样子也深深感动了我。

午饭后,我去看孩子们午睡,走进教室,看见讲桌上放着一堆各型各色的纸条和折纸。随手打开一个,里面用稚嫩的笔迹夹杂着歪歪扭扭的拼音这样写到:“刘老师,您能陪我们一直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行吗,我非常喜欢您,您辛苦了!”“刘老师,我不想放暑假,因为开学之后就见不到您了。”

满含深情的“留言条”

看着台下睡的正香的孩子们,听着耳边吱吱的蝉鸣,我猛然间发现,夏天已经到了,支教生活也快要结束了。回头看看,慢慢爬的蜗牛其实已经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了,从刚入学铅笔都没法拿好,到现在可以通顺的写出一段话,从拿到试卷不知从何下笔甚至在看拼音写词语的田字格里抄写拼音,逐渐到不用我读题目都能自己写完整张试卷,从开始哪怕老师进班还叽叽喳喳打闹不知道上什么课,到现在打了上课铃声便开始大声朗读课文……

慢慢地,我爱上了这群天真的小蜗牛们,晚上查寝时送来的小贺卡;生病时的轻声地问候;下课时凑过来的一张张开心的小脸。这一年因为有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变得多姿多彩,我开始期待每一天与他们见面的时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所展示的生命中最初最完美的一切,让我不再浮躁,这一路的“散步之旅”让我学会了付出,学会了欣赏,学会了陪伴,更学会了等待。而这一路上的收获满满,离不开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给予孩子们关爱和帮助人们,也离不开共同奋斗的战友们。

期待成长、期待远方(本文图片由讲述者 提供)

一年是那么长,足足有365天,一年又是那么短,短到还没来及陪伴学生们慢慢长大,就离开了那蜿蜒的盘山公路,秀美的武陵云海和可爱的孩子们。但我们知道每一步攀登、每一次播种都是值得的。教育就是慢慢等待的过程,等待一朵朵花儿悄悄的绽放开花苞,等待一颗颗星星慢慢的闪烁起光芒,等待可爱的小蜗牛们努力的向前奔跑。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将继续秉承“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精神,用耳朵倾听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运用专业知识努力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和温暖,用志愿精神书写无悔青春。

讲述者简介:刘锦怡,华中农大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本科毕业于华中农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就读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曾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竹溪沟村摩峰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支教期间主要任教一年级语文和科学、五年级英语等科目。

(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整理 审核人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