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耕读路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开展“美丽恩施·青春行动”实践调研活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郜灿窦涵予冯若甫王庆鲁)7月13日-20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笃学尚行”社会实践团7位师生以“美丽恩施·青春行动”为主题,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宣恩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走访考察,调研传统种植业、多元化农业、非遗文化等多种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稳中进,作物种植狮子桥村复兴篇章

传统种植业如何鼓足农民“钱袋子”,是绝大多数乡村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三胡乡狮子桥村,实践团对村主任李德江进行了采访,李德江详细介绍了狮子桥村作为典型的自给自足式山间村落的发展策略。他表示:“村子采用企业租借整合村民农田,再招募村民为企业务农的‘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小田变大田’集中管理的策略,大大提高了田地利用率,给村里带来了整体的发展。”

尽管在规模化种植中获得了一定成效,李德江也指出:“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加上年轻劳动力的流失,村里的农业发展仍面临挑战。”在交流中,针对微生物农药助力农药使用残留等部分技术问题,实践团成员结合生物学专业知识建言献策。

实践团成员冯若甫与村民一起为稻田除草(通讯员 金雨欣 摄)

随后,实践团成员深入水稻田走访调查。成员冯若甫看到村民在水稻田里耕作的场景,果断挽起裤脚,亲身下田帮助完成农活,事后带着满身泥点,但满脸笑容的冯若甫说到:“亲身体验才知道农活并不是一件别轻松的事,数年如一日的耕耘土地的农民真的值得敬佩。”

因地制宜,多元经营模式实现麻阳寨村产业振兴

为调研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实践团来到宣恩县高罗镇麻阳寨村。在这里,麻阳寨村党支部书记黄良春和村委会成员段秀介绍了村庄的多元化农业模式——“春有茶、夏有荷、秋有稻、冬有菌”。“这种多元共作模式不仅丰富了农业生产,还推动了村庄经济的多样化。”段秀谈到:“我们通过与企业和学校合作引入资金和技术,已具有较为成熟的资金-技术引入方案与农业建设模式,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实践团成员采访段秀(通讯员 金雨欣 摄)

实践团一一走访荷塘、大棚等各个产业基地,了解中国铁塔定点帮扶策略、鄂西良田现代设施农业龙头企业承包建设羊肚菌育种中心现状、湖北民族大学与“西兰卡普”研学基地合作情况等,深刻认识到麻阳寨村以“学-企结合”的方式有效助力当地农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实践团成员窦涵予感叹道:“作为全省唯一地山区试点县,宣恩县麻阳寨村这种多元化农业经验的方式真正为山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了‘麻阳’力量!”

非遗传承,土家族文化造就彭家寨高水平发展

近年来,文化旅游是山村实现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实践团走进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彭家寨,深入考察其以古吊脚楼群和土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实践团采访了两河口村原村委会成员王义凤与彭家寨景区经理张咏华。王义凤介绍道:“彭家寨依托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多方努力成功转型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谈及如何运用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张咏华表示:“依托彭家寨文化资源建设彭家寨旅游景区,一方面为土家族文化的展示和保护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原居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从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采访王义凤(图左)和张咏华(图中)(通讯员 金雨欣 摄)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访彭家寨基地,观察到不少中小学生在彭家寨进行研学。张咏华进一步介绍道:“彭家寨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增加自身知名度与文化底蕴,如依托地区历史红色故事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仿效麻阳寨村西兰卡普研学基地建设特色研学基地等”。彭家寨的成功在于其将文化遗产保护为内核,以文化旅游为表现形式。实践团成员表示:“彭家寨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赢,彭家寨诗意的轮廓,已然成为了人们了解土家族文化的窗口,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青少年研学旅游的好去处,已然成为地方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范例。”

审核:唐永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