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耕读路上】 我校学生党员研学团赴鄂州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庞清媛 熊珍桢)7月11日至17日,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员研学团前往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实习团一行深入特色产业基地、普通农户家庭,并对全国人大代表、峒山村党委书记占志启等人进行访谈,切身感悟峒山村近年来乡村振兴成就与经验。

探寻峒山村振兴成就

7月12日,研学团成员一同参观了一间特殊的会议室和展览馆。在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之路时,队员们仿佛再次回到11年前那个晴朗的午后,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农民生活的殷切期盼。

7月13日,为了进一步增强团内预备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调研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我校赴鄂州市社会实践队同全国人大代表、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占志启进行采访交流。

团队成员采访占志启书记(通讯员 庞清媛 摄)

在交流中,占志启先强调了基层党员在乡村致富路上的引领作用。无论是先进技术与产业的引入,还是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筹集和力量投入,村里的党员都时刻以身作则,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随后,他为队员们介绍了“四带”模式、党员积分管理与评定等村中先行党员管理办法,加深了实践队伍中党员同志对基层党员建设乡村的认识,并积极融小我入集体之中。

采访最后,研学团团长庞清媛同学问道:“我们青年党员应该如何为乡村、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占书记思考片刻,郑重地说道:“有情怀,要时刻记着自己的家乡,要有乡愁在心,无论走到哪里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同时,无论身处什么样的行业,都要爱岗敬业,为他人与社会服务,便是青年党员的应有之义。”

“三生同步”的峒山经验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由传统的单一型养殖业为主的峒山村俨然探索出了“农业文旅+研学”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7月14日,为深入了解峒山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实践队从华美创意产业园出发,探访多个峒山村特色产业,如虾稻混养的新型农业生态基地、栖客露营基地、嘉禾水产、峒山客舍等十余种产业。以嘉禾水产为例,该企业始终将鱼类育种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周边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支持、销售渠道等,目前已累计创收1200万余元。

实践队队员采访峒山村农户(通讯员 杨圆圆 摄)

“尝尝我们峒山自家种的脆梨!”来自华美创意产业园的老板娘杨明霞,微笑着给队员们分梨。她回忆道:“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之后,乡政府便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许多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来了。”受当年政策红利的影响,杨明霞目前对自己经营的客舍保持乐观态度,并打算未来向“娱乐+住宿”一体化方向转型。

峒山村一共有三家小卖部,走进其中一家,便能看到随着年月有些泛黄的“概不赊账”木质牌匾挂在玻璃柜台一旁。这是村民陈奶奶和老伴的“夫妻店”,他们已经开了四十多年。门前的柏油马路,与他们共同见证了峒山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当被问及自己的生活水平时,陈奶奶直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得很幸福”。周奶奶家世代务农,一年的收入不稳定,受天气、农产品市场影响很大。但也在村集体每月2000多元的养老金帮扶下,安心生活。

除了不断完善基层党员队伍、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峒山村始终牢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理念,大力推进古村落保护、开展316国道专项整治和田园清洁行动、打造垃圾污水处理全链条等治理环境方式,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

英语2203班李康同学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又是对乡村振兴丰硕成果的切实体会。“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刻意识到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希望自己能够厚植党员情怀,为乡村振兴助力。”

审核人 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