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线上支教授课

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伍合影(陈子捷 摄)

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伍合影(陈子捷 摄)

志愿队成员在进行课前准备(陈子捷 摄)

志愿队成员在进行课前准备(陈子捷 摄)

线上授课一瞥(陈子捷 摄)

线上授课(陈子捷 摄)

志愿者讲解C919大飞机(陈子捷 摄)

志愿者讲解C919大飞机(陈子捷 摄)

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傅廷栋院士的科研成果(李云国 摄)

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傅廷栋院士的科研成果(李云国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慈鑫 赵文浩)4月30日下午,公共管理学院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联合湖北科技馆开展“云游科技馆”的线上支教活动,通过实景讲解为恩施建始安乐井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践课堂。

连线云游观展,体悟科技创新

“各位安乐井小学的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湖北省科技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展厅……”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304班的陈博康同学热情大方地开始给“云”那端的小朋友们介绍科技馆的第一个展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业州镇安乐井小学的四、五年级共39名小学生正端坐在电子屏幕前,跟随着志愿者们的步伐一同“云游”湖北省科技馆。

作为常驻志愿讲解员,陈博康在湖北省科技馆担任讲解员已八月有余,志愿讲解时长有154个小时。因其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他被湖北省科技馆评为“最美志愿者”。

跨过院士展厅后,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国之重器的实体模型。C919国产大飞机研制成功,2017年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我国最小的火箭——“长征一号”火箭,成功把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到了太空;被称为“神箭”的“长征二号”火箭,第一次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伟大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执行绕、落、回三步,探索月球奥秘;“奋斗者”号采用半球焊接技术,深潜马里亚纳海沟……这些大国重器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进步,看到中国从追赶世界到领跑世界,取得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走进院士故事,感悟科学精神

跟随着志愿者们的脚步,小朋友们的视角走进了农业展厅。“我们华中农业大学有三位院士的成果在此处陈列,分别是张启发院士的‘绿色超级稻’、邓秀新院士的柑橘以及傅廷栋院士的‘波利马雄性不育株’。走进张启发院士的绿色超级稻,我们可以展望水稻和黑米的未来;走进邓秀新院士挖掘出的柑橘的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们可以看到柑橘推动农民脱贫致富;走进傅廷栋院士发现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株,我们可以找寻开启油菜杂交大门的关键钥匙。”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解农业展厅的科技成果。

课程最后,志愿者们以互动问答的形式检验了学习成果,让小朋友们在感受新奇的尖端科技时收获满满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们不断求索、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

三方通力合作,多元形式扶志

在本次课堂中,湖北省科技馆、阡陌团队以及安乐井小学通力合作,不断打磨课堂细节,只为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增强对国家科技的了解,激发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引导更多学生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阡陌团队积极准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线上课堂连接山村与世界,扩宽了孩子们的眼界。今后,省科技馆与阡陌团队将加强合作,把科技带向更多的大山深处。”省科技馆观众服务部负责人李文君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实景授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讲解模式,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让山区的小朋友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志愿者赵文浩谈道。

据了解,公共管理学院阡陌上行志愿服务队坚持利用多种媒介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的志愿活动,受益人数至今已达5000余人次。

审核人: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