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好论文是‘磨’出来的”

“盲评结果出来了,3个A,不可思议!”4月15日,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薛楷收到学位论文盲评结果,兴奋不已,立即将好消息分享给导师胡银根教授。

根据《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办法》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采用“双盲”评审办法,即评审人(校外专家)与被评审人及其导师互不知情,力保结果公正。盲评结果分为A、B、C、D四档,A档代表论文已经达到所申请的学位论文水平要求。统计资料显示,2023年6月,各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结果全A的占比不超过10%。

薛楷汇报论文

薛楷参加答辩汇报论文(记者 晏华华 摄)

薛楷的学位论文题目是《“三权分置”制度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实证》。这是薛楷所在课题组长期关注的问题,胡银根教授深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多年,是这个领域资深的学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读研的三年里,薛楷跟着胡老师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足迹遍布湖北、浙江、上海、河南、陕西、江西等地。深入村屯农家的经历让他看到,农村有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尽管农户非常重视其财产价值,但流转意愿并不高,不符合“三权分置”制度预期。

薛楷随胡银根教授在陕西调研(薛楷 供图)

薛楷随胡银根教授在陕西调研(薛楷 供图)

原来,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下,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传统的“两权分离”制度难以激活闲置宅基地这一“沉睡的资产”,于是,国家正在推行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改革。

然而,关于“三权分置”制度能否推动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传统产权理论和行为经济学派的观点存在矛盾,前者认为有促进作用,后者认为有抑制作用。“‘三权分置’制度究竟能否促进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如果可以其作用路径又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薛楷将学位论文方向定为探索“三权分置”制度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

方向定了,接下来就是选择研究案例。结合过往调研经历,薛楷把目光锁定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这是一个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近年来改革效果明显。薛楷和他的同窗们走村入户做了400多份调查问卷。

论文中,薛楷使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设计理论模型,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三权分置”制度在一定显著水平下正向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农民年龄等3个因素负向影响流转意愿,城镇购房情况等4个因素正向影响流转意愿;安全感知和禀赋效应等在制度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研究对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升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对江西省乃至全国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薛楷的论文入选第五届生态产业化与全面乡村振兴国际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薛楷 供图)

薛楷的论文入选第五届生态产业化与全面乡村振兴国际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薛楷 供图)

盲评专家在评审意见中写道“论文选题源于农村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较合理,行文流畅,撰写规范,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应有的水平。”

理想的盲评结果源于高标准严要求的治学态度。薛楷介绍,胡银根老师经常向同学们强调“好论文是‘磨’出来的,必须经历实践的磨砺、观点的摩擦和谋篇布局的推敲琢磨。大到整体思路框架,小到标点符号都要精益求精。”写这篇论文他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前后修改了4轮,具体次数依然是记不得了。

5月27日,薛楷迎来了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教师席上坐着公共管理学院梅昀教授、王秀兰教授、汪文雄教授、李红波教授和曾晨教授。

答辩现场

答辩现场(记者 晏华华 摄)

答辩委员点评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

答辩委员点评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记者 晏华华 摄)

针对薛楷的论文,答辩委员会进行了40余分钟的问辩和提出修改意见,从标题到研究结论贯穿全文。“变量设置和统计分析宜放到同一章节,体现实证环节的整体性”“政策建议部分目前比较空乏,还需要提的再具体些”“论文的创新要与文献述评呼应起来”……答辩席上,薛楷奋笔疾书,一一记录。

答辩教室外,金菊绽放,栀子飘香,初夏的风裹着学术的芬芳飘散在狮子山广场。人文楼M101的答辩席上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人在变,但求是求新的治学态度却未曾改变。

“看来论文还要继续‘磨’。” 结束答辩后,薛楷说,“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一个走进社会,发现真问题,寻找最优解的过程,这段经历将会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晏华华 审核人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