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表型玉米种子
神奇玉米种子展示(学通社记者 周红桃 摄)
玉米零食(学通社记者 周红桃 摄)
玉米画作“庆祝建室30周年”(通讯员 杨芳 供图)
玉米画作“玉小满”(学通社记者 周红桃 摄)
触摸30周年庆logo“质感”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叶心睿 记者 川竹)“玉米籽粒为什么有不同颜色?”“是不是所有的玉米都可以做爆米花?”“糯玉米为什么粘?”……3月27日下午,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前人头攒动,同学们好奇地询问着玉米团队杨宁教授各种问题……
下午15时许,这里逐渐排起了长队,等待香甜可口的爆米花。这是实验室成立30周年玉米团队创新成果展览暨玉米团队开放日现场,6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
爆米花、玉米汁、草莓小玉米、彩糯玉米、白糯玉米……记者在现场看到,缤纷各异的玉米产品吸引着师生们驻足欣赏。玉米团队的两件重要成果让同学们啧啧称奇:粮饲通用型“华玉11”,粒大饱满,首年即推广100万亩;另一款粮饲通用型“敦玉810”澄黄体大,累计推广超1000万亩。
展位前排起长龙,师生们有的排队品尝玉米食品,有的阅读周围的成果展示牌,现场氛围热烈。来自生物技术2003班的陈果伊在品尝完活动现场的不同玉米后评价道:“这里的玉米口感甜甜嫩嫩,但完全没有腻的感觉,我很喜欢。这个活动很吸引人,体验感、科技感很强!”也正是这个“摊位”,生科院李兴旺教授品尝玉米后,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黄玉米不仅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膳食纤维,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解决了非洲人民遭受夜盲症的困扰。在展台中间,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着玉米的各种功能效用。除了直接食用外,玉米还是饲料的主要来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天两根玉米,天天容颜焕发,永远年轻十八岁!”老师们幽默的语言让在场的同学们忍俊不禁。
品尝煮玉米(学通社记者 周红桃 摄)
爆米花前“人气满满”
展览引得不少老师前来驻足观看
同期还举行了王海洋教授学术报告
严建兵教授介绍大刍草籽粒形态
严建兵教授介绍实验室发展概况(本文图片除标注外由记者 川竹 摄)
“请同学们看过来,这是咱们团队送给实验室30岁生日的吉祥物——玉小满,”杨芳教授向师生展示起他们用不同颜色玉米粒粘贴制作的logo图案,“这是同学们的创意,也是他们的真情流露!”抬眼望去,除了“玉小满”,还有作重成立30周年纪念logo、玉米团队logo,色彩独特、造型各异、别有洞天。
一旁,爆米花机器轰轰作响,一碗碗爆米花正被服务的学生们盛到小碗里,分发给排队的参观者;小煮锅里,玉米汤正咕嘟作响,玉米的汁液渗到锅中,随着水汽挥发到空气中,瞬间清香铺满整个展览区;另一边,糖果和饼干被整齐摆放在桌上,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现场不少同学拍照打卡,纪念这一难得的展览。
“惊艳到了!惊艳到了!”生物工程2201班王雯蕾和2203班郑雯鑫同学既是志愿者,也是深度参与者和体验者。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彩色玉米,“半马齿型、蜡质型、爆裂型、马齿型、甜质型、白糯型、硬粒型玉米等让人大开眼界,彩糯玉米让人大呼惊叹!” 王雯蕾现场还对玉米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玉米与非生物环境的互作,能够打破干旱的限制’很有意思,希望将来能研究这个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进行时作重一楼学术报告厅内华南农业大学王海洋教授正为师生们进行着“水稻和玉米杂种优势机理与利用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其学理研究与现场展示相互辉映。
“一个国家的玉米消费水平和这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呈正相关”“我们要用科技为农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欢迎同学们加入我们玉米研究团队,一起为了国家的种业安全贡献力量”……面对同学们的提问,严建兵教授鼓励大家要多关注农业大学的贡献,希望同学们能对学校其他自然科学有更多的了解,潜心学习专研,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繁荣昌盛。
谈到作重30年,严建兵无不感慨:“三十年来,我们实验室一直都获评优秀,这在全国重点实验室评估中绝无仅有的。我们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要继续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支持老百姓发家致富。”他说,我们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农业、基因设计育种等先进技术推动农业发展,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据了解,27日玉米团队开放日是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30周年的活动之一,除了已经分别于25日、26日举行的“华墨香”黑米制品品鉴、油菜团队开放日,28日下午还将于作重楼门前进行棉花工艺品展示、纺车体验及实验记录本经典范本展。
审核人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