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高翅:构建“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 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教育是学人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只有交往过程是平等、愉悦、和谐的,才能激励师生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提出构建“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师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动、深度对话,探索“师生融乐”的场域从课堂教学拓展到党建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不断深化价值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建设,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学校在“‘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理念指引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持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师生融乐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鲜明气质,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学校连续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涌现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一系列先进典型。

一、坚持价值引领,提升“师生融乐”的育人自觉

“欲事立,须是心立。”学校注重把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贯穿师生融乐全过程,引导师生共同树立高远的价值追求、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并以此为指引,不断提升育人自觉。

一是坚定“为中华复兴而育人”的价值追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勉励师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两封回信让全校师生深受鼓舞,在学习践行回信精神中更加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形成了“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是坚守“育人品性、学术品貌、文化品位”的价值标准。“学术相”“书卷气”是大学作为教育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独有的形态和风貌。大学校园里一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活动,都应坚守育人品性、学术品貌、文化品位。为此,学校着力构建具有“学术相”“书卷气”,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园育人场域,推动文化学术活动由数量型向品质型、展示型向参与型、娱乐型向涵育型、品牌型向常态型转变,引导师生在共同品读人文之美、探索科学之真中感悟成长之乐。

三是坚持“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价值定位。大学里的教师,不论岗位、职称、级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多一些与青春作伴的浪漫主义和育人情怀。大学里的一切工作,不论载体、属性,事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都要超越工作和活动表面的形式,深刻认识和实现其背后的育人旨归。为此,学校倡导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引导全体教职工牢记立德树人第一职责,当好为学、为人、为事的引路人,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四是坚持“育人者先自育”的价值自觉。“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只有教师真做人、做真人,真做学问、做真学问,才能在学生心里播下求真、崇善、尚美的种子。为此,学校倡导“育人者先自育”,引导全体教职工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进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二、强化文化涵育,营造“师生融乐”的人文生态

“师生融乐”,关键是融,只有师生相融,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涵化作用。为此,学校从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着手,重点策划“两季三节”(毕业季、迎新季,狮山读书节、狮山艺术节、狮山欢乐节),把高品质文化活动作为创设情境育人课堂的契机和载体。

一是以平等关系促进师生融乐。学校提倡、鼓励、要求在文化活动中教师、干部和学生打破身份界限,平等互动。在“狮山读书节”中,校党委书记、校长与200多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师生在线接力阅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金秋雅韵”诗文朗诵会中,校领导、知名教授与学生同台朗诵原创诗文。毕业季中,教授、院长当司机,驾驶新型农机装备载上学生在校园巡游。校运会中,把领导坐的主席台改为师生代表观礼台,把领导颁奖改为师生代表颁奖,把精神文明奖评委由领导担任改为学生担任。在毕业典礼中,连续3年设置“管理与服务人员代表发言”环节,食堂工友、校园门卫、图书馆馆员等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寄语毕业生“再忙,也要记得好好吃饭”“无论走多远,别忘了常读书”。

二是以共同参与促进师生融乐。学校所有文化活动,不同部门、院系、社团、年龄、国籍的师生都可通过自荐、他荐以及邀约等方式,成为活动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获益者。每年的“狮山欢乐节”,创意项目全部公开招投标,教师或者跟学生一起组队、或者指导学生、或者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策划组织数百个创意项目,中外师生其乐融融守岁迎新年。每年的迎新季,师生共同策划百余项迎新活动,一批教授带领新生开展迎新学科文化体验活动,富有学术建树的青年教授与来自各专业的新生围坐一堂,共同聊足球、聊马拉松、聊摄影、聊有趣的大学生活。每年的狮山读书节,持续开展“好书共荐”“好书共评”“好书共读”,由全校各专业教师联袂推荐百部专业经典书单,面向全校师生不限主题、不限篇目征集书评,支持跨学院跨社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从2021年起,校运会由“田径运动会”改名为“体育运动会”,增设运动嘉年华板块和师生接力等团体项目,旨在鼓励更多师生参与其中,营造“无体育不狮山,无体育不青春,无体育不人生”的校园氛围。在校运会和贯穿全年的“狮子山杯”系列体育赛事带动下,更多师生自发开展师生足球赛、实验室羽毛球赛等,共同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三是以开放共享促进师生融乐。学校着力打破德、智、体、美、劳育的职责和人、财、物资源人为分割、平面共存、各司其职现象,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校园核心区育人资源聚集(包含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艺术馆、倍阅书店等),建设成促进师生融乐的课程思政、情境育人的资源聚集地,称之为“狮山文谷”。“狮山文谷”以“平等共创,开放共享”为理念,师生人人都能成为“狮山文谷”的谷主。学校提供空间服务、条件支持、经费赞助、宣传推广等一体化公共服务,支持师生常态化开展小型多样、不拘一格、重在互动的学术文化活动。近年来,年均在“狮山文谷”中举办活动500余场,全部由师生自发发起、自由参与、自主组织,小成本、小场地、小众参与。

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不仅以学识、才能吸引学生,更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在与教师的融乐之中得到“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涵育。与此同时,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无穷乐趣,增强了“为中华复兴而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丰富实践载体,创设“师生融乐”的育人情境

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而且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一个时刻。为此,学校在强化价值引领和文化涵育的基础上,拓展实践形式,把构建“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一是融入思政育人。实施“党建质量提升源头工程”,以教师党员为主体、党政管理干部为补充,遴选1062位党性强、业务精、肯奉献的红色导师,对接指导9931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引导青年学子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设置学生党支部,选聘157名教师党员担任研究生党支部指导教师,师生同学党的创新理论、同读红色经典著作、同参加社会实践、同开展志愿服务、同探索学术前沿。着力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学校领导班子带头给学生讲思政课,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纷纷走上“名师讲思政”讲台,180名党员领衔主持课程思政示范课230项。举行“三全育人”理论研讨会,来自全校全部17个学院(部)、22个管理服务机构的623名作者撰写373篇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创新案例,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

二是融入学术育人。在“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的“三早”模式引领下,学校科学研究平台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院士、知名教授与本科生零距离交流,本科生可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把研究生学术年会交给学生主办,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策划活动,以激发学术志趣、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共同追求真理而洋溢蓬勃生机的学术氛围。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赛事,由学生自主选题备赛、跨学院导师团队指导的iGEM团队先后8次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三是融入实践育人。精心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知名教授、青年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3月,组织师生并肩就地帮扶春耕生产,师生共同制作的科技支农视频阅读量超过1亿次。2021年,策划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300余名教授带领9600余名学生共同助力湖北农业农村疫后重振、灾后重建。2022年,策划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踏访荆楚大地和祖国各地,师生实地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精神魅力和思想伟力,体验荆楚大地牢记嘱托、踔厉奋进的生动实践和非凡成就。

(本文原载《北京教育(德育)》2023年第1期)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