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匡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样一句古语:‘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古语的出处吗?……”
5月3日,一段名为《“典”亮青春》的视频引发华中农大师生广泛关注,该视频栏目由学校团委策划制作,系列短视频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为契机,邀请校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优秀大学生等,以总书记引用过的古代经典名句为引,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治世之道”,引导师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典”亮青春》青年师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片头
活动负责人表示,希望能以短视频这种直观、鲜活的表达方式,对总书记著作、重要讲话和文章引用典故进行追根溯源,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帮助广大师生以更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总书记的思想精髓,也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截止到5月7日,活动相继推出了第一季5期短视频,五位老师、同学分别采用释义、解读相结合,阐释古典名句的出处和义理,结合国史、党史、校史等阐释典故所蕴含的思想意蕴,引发了师生广泛点赞转发,视频全网播放量近10万次。
孔浩老师解读典故“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孔浩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引用的典故“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发,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系列故事,并勉励青年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切嘱托,用心播撒青春梦想的种子,用情服务祖国和人民,用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曾晨老师解读典故“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公共管理学院曾晨老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引用的古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进行了讲述,她谈到,“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实写照,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民本观、政治观和道德观。她勉励广大师生坚定信念、拓宽视野,培养“天下为公”的社会大同理想,形成“民为邦本”的价值理论体系,将自己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青春篇章!
孟悦老师解读典故“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园艺林学学院辅导员孟悦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典故“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出发,提出要在复杂的形势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学会看大势、想大势、应大势,让“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成为价值追求,让“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成为行动自觉。
本科生李凡解读典故“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本科生李凡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引用的“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这一典故,结合电影《建军伟业》中的革命故事和书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岁月的摸爬滚打、挑灯夜读的故事,他勉励同学们用挤劲、钻劲和韧劲应对学习研究,在坚持不懈中练就过硬本领。
路雨老师解读“一勤天下无难事”这一典故
水产学院路雨老师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引用的“一勤天下无难事”这一典故,他结合李时珍、傅廷栋院士用勤奋浇灌梦想、开出美丽花朵的前辈故事,勉励同学们以勤为本,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创新,让勤奋成为青春远航的不竭动力。
作为视频首期讲述者,孔浩老师将系列视频纳入了自己的思政课堂,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他说:“系列视频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学习新思想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方法,较好地引发了同学们的触动和思考。”
观看完系列视频后,工学院机械2106陈玉琳深有感触地谈到:“‘典’亮青春”系列视频从总书记讲话中的典故出发,以历史典故为媒介,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到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智慧。在渊远流长的历史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美丽和温和的力量,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劝学》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愿我们站在思想之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辽阔的视野,更加赐予我们乘时代之潮涌,踏青春之步伐的底气和力量。”
审核:祝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