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出发!(记者 徐行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徐行)铭记回信精神,践行青春之约。4月23日至24日,由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成员组成的艺术支教团在指导老师沈希飞副教授的带领下,走进“本禹志愿服务队”支教点——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和箐山村本禹希望小学开展艺术普及活动,为山区孩子播下“艺术的种子”。
远山如黛,细雨蒙蒙(图为去往为民小学的乡村道路上)(记者 徐行 摄)
4月晚春的狗吊岩村、大石村和箐山村,气温骤降、寒意阵阵,远山如黛、细雨蒙蒙,鸡鸣狗吠、炊烟袅袅,进村的道路虽然曲折颠簸,但两旁的樱桃红艳,长势喜人,让艺术支教团的同学们都不免心生期待。
本禹希望小学,李谨如教孩子们跳舞(记者 徐行 摄)
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牛雨菲教孩子们唱歌(记者 徐行 摄)
本禹希望小学,李欣遥演奏小提琴与孩子们互动(记者 徐行 摄)
为民小学,潘叶笛为孩子们讲述北方社鼓的传统文化(记者 徐行 摄)
为民小学,余彦霖(右)、游文萱让孩子们感受乐器发出的声响(记者 徐行 摄)
任婷慧指导孩子通过拨动吉他琴弦感受吉他魅力(记者 徐行 摄)
廖东明指导孩子用相机体验摄影的乐趣(记者 徐行 摄)
蒙泳妍指导孩子们触摸琵琶,了解琵琶构造与发音(通讯员 廖东明 摄)
孩子们体验乐器敲击(记者 徐行 摄)
来到小学,与正在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交流后,艺术支教团的同学们便开始了他们的“艺术课堂”。
舞蹈课上,艺术支教团李谨如、甘苗苗带领孩子们欢快地跳起《大家一起喜洋洋》《开心往前飞》两支灵动的舞蹈;合唱课上,艺术支教团牛雨菲教孩子们开展发声练习,学习音乐节奏,并教唱《茉莉花》等简单合唱歌曲;音乐剧鉴赏课上,艺术支教团李欣遥、牛雨菲对国内外经典音乐剧片段作赏析解析,并教唱音乐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选段《以爱的名义》;管弦乐曲鉴赏课上,艺术支教团李欣遥、刘子豪分别演奏,让孩子们了解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与发声方式;民乐赏析课上,艺术支教团蒙泳妍带领孩子们了解琵琶构造、音色与发声方式,欣赏经典琵琶曲,潘叶笛讲述北方社鼓的传统文化,并让孩子们体验北方社鼓中小镲、水镲、小锣、大锣等乐器,任婷慧在弹奏中带领孩子们认识民谣吉他,并让孩子们拨动民谣吉他琴弦,体味乐器魅力;交响乐鉴赏课上,孩子们在艺术支教团余彦霖、游文萱的讲解中了解交响乐中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色彩乐器组的分类,感受乐器发出的声响;摄影艺术课上,艺术支教团廖东明不仅让孩子们了解简单的摄影构图和审美,还让孩子们拿起相机感受拍摄的乐趣……
为民小学,沈希飞老师为孩子们讲述音乐的魅力(记者 徐行 摄)
沈希飞老师指导为民小学“小星球”合唱团的孩子们(记者 徐行 摄)
“你们听,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感受?”“你们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其中的情绪吗?”沈希飞老师也走进“艺术课堂”,他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引发孩子们的深度思考,在循循善诱中激发他们对音乐的体悟与兴趣。“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在为民小学,由24名学生组成的为民小学“小星球”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如愿》令沈希飞老师动容,于是他用其专业所学指导合唱团的孩子们练习。从站位到排布,从发声到吐字,从歌曲演唱到感情流露,沈希飞老师认真地教,孩子们认真地学。沈希飞说:“这是来自大山的空灵,必将唱出山林。”
14种乐器,加上声乐、舞蹈和摄影,13人在三所学校共计为14个班上了38节课。两天密集的课程,教学未打一丝折扣,这源于艺术支教团为此行做的充足准备以及对孩子们的爱。
在此行出发前,艺术支教团的同学们根据自身特长制定了周密的课程计划和行程安排,并在沈希飞等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年龄段的不同,为六个年级的孩子们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达到不让孩子感到知识晦涩难懂,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获的目的。在去往毕节的高铁上,他们相互探讨,调整课件;在睡觉前,他们各自在酒店房间练习乐器,认真备课。就连在去往学校的汽车上,他们还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李谨如教一个孩子舞蹈手势(通讯员 廖东明 摄)
“这世界上有着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2102班李谨如是第一次参加艺术普及活动,她以“让孩子们留下一颗舞蹈的种子”为主线确定了最终的教案。李谨如说:“在欢快的音乐中,我带着孩子们舞蹈,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教室,欢声笑语就是我们的课堂。孩子们也是我的‘小老师’,他们教我彝族舞《阿里西里》,还不停冲我喊着 ‘阿里西里(彝语:我们最好的好朋友)’,他们直接、浓烈的爱感染着我。或许这一次短暂的艺术普及活动,便能在他们心里深深扎下一颗种子。”
刘子豪为孩子们演奏大提琴曲(记者 徐行 摄)
同样是第一次参加艺术普及活动的还有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2101班刘子豪,由于前期意外受伤,他忍着疼痛来到了贵州山区,在三所学校上了5节课。刘子豪说:“到贵州开展艺术普及活动是我的愿望,无论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虽然和孩子们相处时间不长,但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模样令我不禁动容,看着他们,我想我应该更加努力的面对以后的生活,迈向更好的明天。”
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安全1901班李欣遥是第二次跟随校艺术团开展艺术普及活动,她说与第一次在恩施摩峰小学相比,此次站在讲台上她不再手足无措,摈弃了之前存在的问题,更新了课程设计,让孩子们更快参与到课堂中。“在‘艺术课堂’上,‘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谆谆教诲始终在我脑海边回响,我想我现在就在用实际行动践行。”
“站在教室里、教学楼下,听到教室里传出的乐器声、歌声、掌声、欢笑声,看到孩子们下课围着老师追问、看着乐器眼中期待的眼神,我觉得活动是成功的”。活动策划负责人、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团长廖东明说,推动艺术普及不应局限于校内,要走出校门,走到更远的地方。带去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尽我们所能激起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这就是活动的意义。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为民小学分队队长宫照伊湄兴奋不已。她说,为了让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一年她和其他志愿者们在支教地亲自动手设计了一间艺术教室,组建艺术社团,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里充分展示自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给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更多可能,提升他们的艺术文化素养,让他们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其自信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 ,宫照伊湄说。
艺术支教团的同学们与孩子们的合影(记者 徐行 摄)
艺术支教团的同学们与孩子们载歌载舞(通讯员 廖东明 摄)
离别之际,孩子们为艺术支教团的同学们“比心”道别(通讯员 廖东明 摄)
研究生支教团赵宇欣同学与记者的反馈(微信截图)
谈及在贵州的这两天,带队指导老师沈希飞用“铭记”和“践行”作了总结,他说,两天三校的艺术普及活动就是华农学子用实际行动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重要回信精神,践行“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沈希飞说:“艺术团的小老师们认真备课,互帮互助,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孩子们眼里的喜悦光芒和脸上的灿烂笑容是给他们的最好的回报。我也感受到,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在工作中的敬业与坚守,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创新,在生活中的友爱与温暖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的直接体现,他们都是新时代华农青年最好的样子。”
此次艺术普及活动,除了送去艺术知识,学校还向三所小学赠送了竹笛、葫芦丝等乐器180余件,帮助小学更好开展艺术教育。
审核人:彭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