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校长李召虎在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10校长李召虎讲话(记者 刘涛 摄)

校长李召虎讲话(记者 刘涛 摄)

修炼好“大与小”“苦与乐”“志与行”的人生辩证法

——在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 李召虎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家长朋友们、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在狮子山广场隆重举行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将有7665名毕业生在我们共同的见证和祝福下拨穗正冠、获得学位,完成毕业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代表校党委书记高翅老师,向全体毕业生及你们的家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此时此刻,也向关心、支持、指导、服务和陪伴你们成长,默默耕耘在三全育人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特别向125专区和所有回家的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记得在2019年本科同学的开学典礼上,我向同学们提过三个问题:为什么来华农?来华农干什么?在华农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经过几年的奋斗、学习、成长,我很欣喜地看到,每一位同学们都通过努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有的同学成为一路“狂飙”的“学业达人”。我举几位我所知道的例子,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1901班的范章珂同学,立志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大学4年65门课程有54门满绩,8个学期中4个学期的GPA达到4.0。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陈露博士,发现玉米和水稻趋同增产的关键基因,相关科研成果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科学》杂志发表,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为你们点赞!有的同学成为富有“攀登者”精神的运动健将,为未来健康生活五十年打下了健康的身体基础,也磨练了意志。经济管理学院国贸专业1901班郭孜萱同学,3次打破校运会跳远项目记录,为学弟学妹立下了超越的标杆。还有文法学院法学1903班沙拉木丁同学,在“狮子山杯”足球赛出战24场,64次攻破对方大门,打进64粒球,连续4年包揽“最佳射手”。还有的同学成为“追光者”一样的自强之星。生科院生物工程专业1902班刘显威同学,家庭经济困难,但在求学期间坚持勤工俭学,同时打几份工。早上5:40去食堂做兼职,中午赶到楼管会值班,晚上在线做家教,求学期间从未向家里要一分钱,独立撑起自己学业的同时还为父亲买了一份保险。显威同学是位个子不高的同学,她有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说,“人生很长,我们不能把好好的日子过空白了。我们要有梦想,有追求,以更优秀的自己展现‘强国有我’的担当。”显威同学品学兼优,即将到南方科技大学继续深造。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已经开启了人生新的华章,即将踏上新征程。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人生道路会在你们的脚下不断延伸,无比广阔的舞台正等待着大家青春的演绎。离别之际,我给同学们上的毕业一堂课是以处理好三组人生辩证法为题,与同学们共勉。

一是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将“小我”融入“大我”。前不久,动科动医学院赵书红教授获颁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表彰她长期专注于猪基因组与育种研究、助力生猪种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她所从事的生猪育种研究,往前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首位“养猪院士”熊远著先生开创性地利用数量遗传学理论,培育出“湖北白猪”这一全国首个瘦肉型猪品种;如今,生猪育种团队已有更加年轻的刘小磊教授等加入了,团队在赵老师带领下进一步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将生猪育种计算效率提高了近百倍。从熊远著先生到赵书红老师再到刘小磊老师,生猪遗传育种团队一个个“小我”的奋斗故事,都在讲述着他们为我国猪业苦苦寻觅“中国芯”的“大我”情怀。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最伟大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光明的前景。希望同学们在选择发展方向时,善于从国家发展、时代进步大趋势中找准个人的小坐标,立足小我、服从大我;融入大我、锤炼小我;超越小我、成就大我,在“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二是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在“自找苦吃”中收获“甘甜”。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要“自找苦吃”。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前几天,我校李国田教授团队科研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这项成果的背后,是团队师生夜以继日的付出。为了观察实验,李国田老师和沙干同学、孙鹏同学连续三年留在学校过年。

同学们,奋斗路上,苦和累是常态,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觉甜上甜。希望同学们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既要主动和自己较劲、学会“以苦为乐”;也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学会“苦中作乐”,最终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收获“苦尽甘来”。

三是处理好“志”与“行”的关系,志是志向的志、行是行动的行,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曾担任华中农学院院长的陈华癸院士,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1986年,在国内分子生物学研究落后国外近30年、微生物研究还停留在形态表观研究的背景下,陈华癸先生坚定不移提出“必须在分子水平开展生物固氮研究”,指导筹建生物技术中心,立志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与此同时,陈先生又是很务实的。他曾带研究生一起到农村调查紫云英种植情况。在宜昌,地方领导一再请求陈先生作生物固氮的报告,都被他婉言谢绝。主要原因是,他感觉没有调查完,哪怕是作为一名从事了数十年相关研究的科学家,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同学们,身为新时代的高校毕业生,要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相统一,既要多仰望星空,用远大理想感召自己,又要脚踏实地,求是、求真、求实。既要做扎实做事、“低头拉车”的实干家,又要做心怀梦想、“抬头看路”的先锋者。

同学们,人生总有起有落、有喜有悲、有顺有逆。但请记住:母校已经赋予我们一个共同的文化基因、一个强大的功能基因,它的名字就叫作:“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不管顺境、逆境,无论悲喜、得失,这一文化基因一定能给予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帮助创造出卓尔不凡的行动表型!

就在今天早上,我看到一则短视频。视频的主人公是资环学院的吕奇蔚同学和她的爸爸——我们84级的校友,视频里,吕奇蔚同学的爸爸希望女儿一定要记住老前辈的作风,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钻研,争取为我们国家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我们的校友!吕奇蔚爸爸对奇蔚同学的祝愿也代表着老师们、亲友们、母校和国家对你们的殷切期望,我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祝福和殷切期望下一定能取得人生辉煌的成就。

同学们,在我们心里,有一座山,没有谁比它更高;有一湖水,没有谁比它更亲;狮子山街1号,永远是大家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心灵港湾。最后,毕业快乐,祝同学们如虎添翼、展翅高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