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发院士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双水双绿”专项申报团队作辅导报告(学通社记者 李明城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晏果 杜媛媛)6月19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在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以“奉献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为题,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双水双绿”专项申报团队作辅导报告。
“粮食安全是发展中的理念,仅靠粮食吃饱饭并不能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张启发院士首先从粮食安全的理念引入。他指出,粮食安全不应只局限于因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总需求,同时还要符合社会高质量发展时代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保持粮食生产的资源与环境可持续性。
“如何创造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张启发院士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国际健康卫生领域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文章等多篇文献,向同学们阐释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责任,提供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物逐渐成为粮食安全的目标。他结合大量统计数据说明了高盐摄入和低全谷食品已成为引发全球膳食健康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高糖易消化的精米白面导致“胰岛素抵抗”等健康问题频发的情况,进而讲述了全谷物食品具有低能量、营养丰富、富有多重健康效应等优势,呼吁同学们重视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绿色是健康发展的底色。”张启发院士谈到,国际上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虽有效地增加了全球粮食的供应,但也大幅增加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加重了农业资源环境负担。在此背景下,张启发及其他农业科学家提出了“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通过改良水稻遗传资源、优化栽培技术、实行绿色防控和运用基因组科学技术等途径,培育出了“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品种,不仅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还走向了一带一路国家,在非洲和东南亚的15个国家示范推广。
“在水稻田里,水稻为一水,水产动物为二水,双绿是指双倍甚至多于双倍的绿色。”张启发院士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了“双水双绿”稻作和养殖新模式的具体内涵。他谈到,“种稻养虾,共生互利”,稻田种养引领着湖北省的产业变革,我国的稻虾产业近些年蓬勃发展,以“双水双绿”新模式开展绿色稻米种植及绿色水产养殖优化了稻田资源的利用,切实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望,同时还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条件,让稻田变成了“聚宝盆”。
新时期,“调结构、提品质、增价值、促效益”等重大转型战略的实施给稻米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时期的稻米发展,究竟要遵循怎样的路径?张启发院士表示,我国稻米产业正经历由数量驱动向品质驱动的变革,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这对稻米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取决于营养,营养来自食品,作物育种与人类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他提出,“主食”应承担提高营养健康水平的使命。他向大家展示了所在团队最新研发的黑米产品——“华墨香”,并系统分析了这种“米饭型全谷黑米”相较于传统稻米的优势,倡导主食全谷化、黑米主食化。他强调,“黑米具有多重有益并互利效应,可同时有效促进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健康中国和农民效应,是稻米的最高境界。”
宣讲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发言,结合宣讲内容和个人体会和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关于“双水双绿”模式的具体内容,同学们表示想要深入了解这种稻作模式的发现、发展和成熟的历程,并提到如何解决稻田中虾稻生长周期不同的问题,细化分析鸭相较于蛙的优势以及如何满足好虾、鸭等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对于商业化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同学们谈到上市产品的高效销售模式探索是未来的热点方向,黑米产业的经济学效益也需重点关注。
针对同学们的疑惑和思考,学校“双水双绿”研究院院长顾泽茂谈到,虾连作、稻共作的这种体系是整体连贯的,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生长特点来分时段培育和收获,鸭承担了系统中除杂草的重担;同时,“精准营养”要求的提出,需要我们根据土壤环境和生态条件等计算出水产动物所需能量和营养,以便及时在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向系统中补充能量。他也分享了团队已有的销售新策略,鼓励同学们利用好专业知识,认真开展社会实践,学习一线社会生产者的智慧。顾泽茂最后总结道,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开展跨学科的交流研学,培养创意思维,发挥聪明才智,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贡献青春智慧。
最后,张启发院士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利用好社会实践的机会,亲身体会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双水双绿”、黑米主食化的宣传推广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人:唐永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