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感性认识真不一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属亚热带,我感觉找到了学科交叉的新‘点子’!”
……
“走,到果蔬主战场去!”连续多年,园艺林学学院和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走进果菜花茶一线,切身感受火热的生产现场。
八桂之乡、百越之地。瓜果飘香时节,他们今年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调研热带作物所
实验室到基地:一线找准科研“生态位”
7月15日,载着30余位青年教师的高铁缓缓驶进南宁东站。顾不上9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他们入住酒店不到10分钟便径直来到广西农科院,整体了解广西和南宁果蔬概况。
一组数据引起了青年教师们的注意:2018年以来,广西园林水果总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广西还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蔬菜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蔬菜产量3830.77万吨,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播种面积由全国第十位上升至全国第二位,产量位居全国第八……
这就是果蔬主阵地和主战场。一流科技人才教育如何建设?没有参照系怎么走?园艺林学学院院长程运江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如何站在新的起点寻找新赛道、把握新趋势是当前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这次广西之行的题中之义。”
大树下的研讨
此行是2023年以来学院第六次到广西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基于对广西热带、亚热带的特色果蔬资源宝库的认识,邓秀新院士、校长李召虎教授多次来到这里,研讨果蔬发展新机遇、新趋势和新挑战。他们提出,学校要主动对接广西果蔬主产区,完成“高位对接”“高速发展”“高效产出”。
据广西农科院副院长陆宇明和南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清亮介绍,仅南宁市独特的水果如火龙果、沃柑、芒果就占中国的产量的半壁江山,在科技赋能、品种打造、市场推动方面有独到的探索实践。
副校长杨少波说,希望双方能紧紧依靠和依托广西全国“果盘子”“菜篮子”的特色,拓展研究领域和合作对象,找寻新的“增长点”。他说,“这是一所大学的责任和使命,面向经济主战场,主动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查看芒果生产情况
前来广西农科院交流的青年教师几乎清一色的是近5年的“海归”人才。长期在实验室的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国情、社情和一线生产的农情、民情。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们先后前往万川种业果蔬基地、金穗农业集团火龙果基地、桂洁农业沃柑基地、正欣农业柑橘基地等10余个果蔬基地,深入南宁、全州、桂林等8个市县田间地头,开展产业调研、了解一线情况。
“这套甜瓜大棚通风有待改进”“这个季节柑橘黄龙病防治必须放在首位”“嫁接剪枝农艺亟需提升”“面向东盟市场打造品牌”“设施农业可以显著提高授粉坐果”……每到一地,他们与当地经营主体一聊便是许久。
前一天还炎炎夏日、后一日即暴风骤雨,团队成员感受的是“特种兵”的考验。恶劣天气丝毫没有消减大家对科研的热情,在泥泞路上、大巴车上他们讨论着看到的事物、发现的科学问题,在大棚里、果树下甚至酒店大厅,他们三五成群俨然把“天”“聊”成了小型“学术报告会”,“植株矮化”“信号通路”“基因编辑”“基因调控”……即便不是这个专业也能耳熟能详。
重温入党誓词(通讯员 孔秋生 摄)
值得一提的是,7月19日,他们还专门安排一整天的独立单元时间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纪念园,让“海归”教师们沉浸式切身感受长征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调研南宁市正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讯员 王惠芹 摄)
感性到理性:“紧盯这个问题,钻研20年!”
理论与实践往往相辅相成,调研期间近20场学术报告举行。
郭文武教授的柑橘细胞工程学说、罗正荣教授的甜柿产业发展与应对、张斌教授的乡村景观宜居和美思想、别之龙教授的设施瓜菜优质轻简应用,教授们站在中观宏观学科前沿和科研阅历上讲述着这个领域的最新成果。
青年教师们的报告同样受到追捧。张飞老师讲述了花、枝、刺的“三国演义”,林宗成老师阐释了自交嫁接不亲和,叶杰老师通过自由调配数据库,从微观和精细之处讨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7月16日,广西热作所座谈会(通讯员 王惠芹 摄)
7月16日,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座谈会(通讯员 王惠芹 摄)
7月20日,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座谈会(通讯员 王惠芹 摄)
与学校的理论报告不一样,广西农科院的报告更偏重实践一线、生产一线。“每三个茄子中就有一个来自广西!”广西农科院王益奎说,希望与学校合作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储藏保鲜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一张航拍照吸引着青年教师们的目光,那是火龙果夜晚加强灯光“催花”的照片,主讲人梁桂东介绍了广西火龙果产业现状,希望双方聚焦更多“花”、结出更多“果”。
一场场报告中,双方交流得以充分展开。他们的逻辑是,把华中农大的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广西果蔬技术实践,这里面一定有很多课题、很多学问可以进一步钻研。
参观调研那马镇坛良村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供应基地(通讯员 孙苗 摄)
提到钻研,罗正荣教授在一次晚餐时讲话让青年教师颇为感慨:“如果在广西找到一个产业问题,紧盯20年、钻研20年,干到退休,必定修成正果!”他告诉青年教师们,不转化的科研不是好科研,只有把理论变成实践,才能最终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一点认识与广西农科院陆宇明的看法不谋而合。在他看来,涉农科研论文究竟要服务“三农”才行,“把一线的科学问题研究清楚,变成‘纸’,再把‘纸’变成‘钱’,最终服务菜农果农,服务乡村振兴。”
研讨交流
学而后有感、学而后知新。青年教师张飞感慨道:“我们获益良多!此行让我们对广西的园艺产业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们了解了产业发展的困境与需求,让我对园艺产业应用有了更直观体验。”青年教师陈文兴也谈到:“本次调研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广西园艺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有意义的科学研究的想法。”青年教师叶杰表示,“整个行程下来,我了解了园艺产业在我国乡村振兴中的支柱作用,这些见识为我后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努力追寻老一辈科学家的步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而程运江更加关注的是未来双方的合作与发展。他说,学校将与广西共同建设广西(东盟)果蔬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它以果蔬产业中的问题为导向,集中科技力量为广西果蔬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示范集成的科研机构,中心最终将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东盟!
外籍教师果园调研
教师们在果园合影留念(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记者 川竹 摄)
蝉歌嘹亮、夏意正浓。广西调研接近尾声,青年教师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宜昌、赣州、南宁、昆明……他们的足迹将越来越广、视野将越来越大……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通讯员 郭艺佳 阿卜力克木·吾卜力 审核人 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