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晏华华)8月29日,2023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班进行了小组讨论和交流发言等议程。全体与会干部分为11个小组,围绕“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主题展开热烈地研讨。各小组发言代表结合研讨内容和所在单位文化建设工作实践在大会上做交流发言,对繁荣校园文化提出了思考建议。
小组交流发言现场(记者 晏华华 摄)
学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金发认为,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管理服务文化,一流管理服务文化是一流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必须是先理而后管,先谋而后动。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要胸怀“国之大者”,厚植悲天悯人的情怀,树牢以人为本的理念,锤炼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保持争创一流的价值追求,取得人和事兴的工作质效。学校每位管理服务人员都应守土尽责、履职有为、躬身践行,以一流管理服务文化促进一流大学建设。
本科生院副院长彭小川主张,应发挥学生社区文化育人功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建成的“荟俊秀、荟资源、荟文气、荟活力”的“一站式”学生社区,逐渐从日常办事服务系统转型为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支持系统。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区文化育人功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上形成共识,建立“双向融合”的社区交流机制和“自在开放”的共享机制,使学生身处“五育融通、师生融乐”的社区文化空间,接受学术的启迪、价值的塑造、人格的培育,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效果。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金凤分享了构建“师生共同体”育人文化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实践。她表示,师生是价值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生科院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师生价值共同体建设,促进师生思想共融;通过“四学机制”锻造师生学术共同体,推动师生学术共通;通过“五育融通”涵育师生成长共同体,实现师生成长互促。“师生共同体”育人文化体系形成了师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动、深度对话的人文生态,实现了以文树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风貌。
园艺林学学院副院长张斌认为,一流大学校园当有生境之美、画境之美、意境之美。校园的田园土地、湖塘沟渠应尽可能顺应自然之道,展现田园生活,赋予其科学和艺术的气质,以大学该有的智慧去注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诠释农业景观之路。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标志性部分,一流大学的校园应该有一流的建筑,一流的建筑应该经得起百年的美学检验。华农一流校园的意境之美离不开审美主体,每一位华农人都应自觉地培育审美之眼、爱美之心、树美之能,共同构建“我见华农多妩媚,料华农见我应如是”的意境。
资产经营与后勤保障部部长李寒分享了坚持文化引领,提升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的经验做法。他介绍,后勤全体员工在长期的服务保障工作中,形成了以优美环境、满意产品和优质服务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坚持目标导向与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文化,站好“没有讲台的课堂”、当好“不上讲台的老师”的行为文化以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担当奉献、服务大局”精神文化。面向未来,后勤将在持续巩固“保障服务”基础上,加快从以“保障”为中心向“育人”为中心的职能转变,在“育人”上主动作为、协同配合、开拓新局,助力一流大学建设。
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她表示,新兴技术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促进了网络文化和大学亚文化的繁荣,加速了大学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技术环境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技术理性可能会消解大学人文精神、算法推荐可能导致校园文化区隔、数字生存可能影响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要辩证地运用智能技术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更加坚守大学的本质建设大学文化,构建更有温度的师生关系,培养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媒介素养,连接更多的师生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让师生提升文化自觉,一起建设精神家园,共同守护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体育部副主任邹伟认为,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体育文化。体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鲜明特色,是“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近年来,群体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校队比赛成绩取得突破、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体育部将当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践行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促进学生体质整体增强、终身运动习惯养成、校园体育文化繁荣和重要比赛成绩提升,进一步繁荣“无体育不狮山、无体育不青春、无体育不人生”的狮山体育文化。
化学学院副院长曹敏惠分享了关于以卓越教学质量文化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思考。她认为,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人是文化的存在。卓越教学质量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即尊重人、关怀人、激励人、成就人。要坚持用“教育的爱”完成“爱的教育”,由“以文化人”变为“以人化文”。卓越教学质量文化源于一流大学文化,能够唤醒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激情以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唯有教师真正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并身体力行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深层次唤醒学生求真崇善尚美,进而更好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斌主张,要构建以追求卓越为核心的质量文化,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大学质量文化是贯穿人才培养全程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的核心就是要打造质量文化。当前,研究生教育依然存在着“推车上坡”的现象,必须重视质量文化氛围的营造,推动群体产生内生的质量文化效应实现自我激励。面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诸多挑战,要培育反思文化,推进质量监督从有形管理向无形服务转变;打造认同文化,推进质量保障机制要从外部制度控制向内部诉求转变;彰显特色文化,推进质量标准从“一刀切”向政策化转变;营造信任文化,推进质量诉求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分享了农林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他认为,农林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和创新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提升修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个体与自然和谐、个体与社会和谐。为此,文法学院建强一系列传统人文素养课程,优化“三阶递进”知农爱农情怀养成体系,形成“双师四员”实践育人模式,组织了一批校园文化活动,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一步,学院将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哲学类、艺术实践类课程建设方面下功夫,为学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和希顺分享了以学术文化引领,传承创新精神,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他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心系家国、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以文化铸魂,凝聚了“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实验室精神。实验室以思想为基、团队为要,以文化赋能,坚持“四个面向”开展组织科研。实验室倡导追求卓越的学术抱负,敢于挑战的学术志趣和开放合作的学术精神,以文化聚力,创新人才培育。以创新文化引领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为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核人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