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耕读路上】公管学院师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专项调研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晓诺)暑假期间,公管学院胡银根教授带领6名研究生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围绕宅基地资格权保障、使用权流转等九个方面试点内容,开展了为期四十天的宅基地制度改革专项调研。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周向阳看望了调研团队师生。

西昌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地处安宁河流域,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宅基地管理矛盾日益突出,历史遗留问题显著,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昌市的经济发展、人民福祉和民族稳定,因此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尤为紧迫。研究生实践团队在胡银根教授的指导下,聚焦西昌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状、重点及难点,围绕宅基地资格权保障、使用权流转等九个方面试点内容展开深入调研。

团队成员在西昌市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专班、上海飞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配合下,深入礼州镇新星村、川兴镇陈家大院、海南街道办大石板村等19个乡镇(街道)、村庄,面向六百余户村民开展政策咨询和入户调研工作,深度参与从试点工作制度制定到政策落地实施的全流程,通过宣传政策引导,传递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和工作内容,探究宅改工作对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以及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充分了解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的看法,总结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

调研团队参加了西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伟洪主持召开的西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重点就西昌市对自发搬迁户住房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通过闲置宅基地多种盘活利用模式来发展农文旅项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全市宅改示范村打造推进会上,胡银根教授为全市19个乡镇(街道)、19个示范村宅改工作负责人作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的专题培训。

他强调,要把宅改作为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在严守三条底线的前提下,把握试点机遇,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宅改联动效应。同时,根据西昌市宅改试点工作实际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用历史的耐心对待宅改工作。分类有效处置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打造示范村的形式,开放参观学习,发挥基层干部带头作用和村村之间联动效应;二是要突出发挥民族特色。结合民风民俗,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打造富有西昌特色的试点模板;三是要突出村民自治主体。借助“村规民约”等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管理、决策和监督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村民自治促进村庄治理创新;四是要编制村庄规划。结合村庄实际,多部门协同推进,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科学编制的村庄规划,“一张蓝图”满载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和期待,才能顺利推进宅基地改革工作实施。

实践团队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西昌市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已经建成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以民宿主导村域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著名“彝族特色体验村”——大石板古村,这为全国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积累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此外,团队成员通过深度参与宅改试点工作,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分类完善处置对策,以期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改革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

团队成员王晓诺感慨道,“调研的日子里,颠簸三四小时的车程,穿过百十公里的泥泞山路是常态,强烈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事业对我们知农爱农青年的呼唤,更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奋斗正当时!”“结合自身专业所学,切实投身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够真正地深入农村、造福人民,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初心,更是我必须坚守的使命。”博士研究生李惠敏深受触动。

审核人:周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