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实践队跟随当地村民上山(学通社记者 曹钟允 摄)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曹钟允 杨淑婷)“坝头库首第一村,三峡茶谷东大门”。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许家冲村,作出了“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的重要指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7月15日到19日,华中农业大学赴鄂州市、宜昌市、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沿三峡大坝左岸一路向东,来到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探索峡江移民村的致富“密码”。
移民工程不易,砥砺开拓家园
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20世纪90年代起,原许家冲村、覃家沱村、西湾村的村民陆续向山上太平溪镇搬迁,合并建立新的许家冲村。7月16日,实践队员来到许家冲村现在的支柱产业之一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内,与三峡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实践团队开展联合研学活动,向许家冲村首任党支部书记李文洪了解三峡移民搬迁工作的具体情况。
实践队与华中师范大学、三峡大学的实践团队一起听许家冲老书记李文洪讲述三峡移民故事(学通社记者 曹钟允 摄)
“都说移民工程是“天下第一难”,可这‘第一难’的工作,我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李文洪是三峡移民工程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他做村支书的三十多年里,近三分之二都进行三峡移民搬迁和安置工作。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水患,提升长江的发电、航运等价值,1992年,中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重庆与湖北的11个县市开始移民搬迁工作。
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山水情谊和地缘牵绊让所有村民都依依不舍。“思路决定出路。”作为村委会的党员干部,在李文洪的思维里,国家和组织的决定高于一切。搬迁是大势所趋,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精神情怀。他首先说服年迈的父母和自家族人,在移民工作中做出表率。然后和村内其他负责移民协调的干部走家串户做工作,宣传移民政策。“村民们都很淳朴,曾有一家母子二人完成了拆迁房屋的指标,却迟迟不愿砍倒自家的柑橘树,那是他们一辈子养家糊口的希望。最终他们也在村班子的劝说和协助下完成了搬迁。”
李文洪想到曾经的故事眼眶湿润。对待有情绪的村民,李文洪更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村民发泄完,再继续做工作。为保证航道行驶安全,保护环境,村民们要将房屋拆除、树木砍到。“移民精神就是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
历经数十年,三村陆续搬迁到现在生活的地方,新的许家冲村建成。长江边,悠扬的渔鼓调再度响起,千回百转,与穿越千百年的纤夫小调相应和,唱出三峡移民的新生活。
移民光环褪去,未来何去何从?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正式竣工。随着外来劳动力的大量迁出,大坝周围移民村落失去了主要经济支柱,“未来如何生存”的愁云笼罩在许家冲村们心头。7月18日,实践队员们与村党支部书记谢蓉进行交流,了解了移民的光环褪去后许家冲村的发展新路。
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谢蓉与实践队座谈并合影留念(通讯员 洪灿琳 摄)
“文化活动是载体,能把老百姓的负能量变成积极的东西!”2008年,许家冲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谢蓉自发带着村民们跳舞,许多待业在家的村民都参与进来。从村里的广场舞队到去周边村镇参加表演,最后在宜昌市参加比赛,舞蹈团成了十里八乡的“明星舞队”。“当时广场舞是很潮流的事物,老百姓也渴望有变化,渴望新鲜力量注入。”谢蓉回忆到。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村民在舞蹈中加强交流,敞开心扉,村里消极的氛围逐渐消散,人们看到了希望。
村民有了积极的心态,谢蓉也开始琢磨产业的发展。看到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都有绣花的爱好,2012年,谢蓉通过夷陵区就业局,获得支持妇女创业的小额贷款,成立了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从三峡图案十字绣、当地传统技艺牵花秀到将艾草元素融入绣品,她用6年时间,从一个人,一张桌,独自探索到成立公司,让村中姐妹都有自己的事业,致富增收。“艾草和牵花绣都是很有价值的产品,合在一起锦上添花。我们自己的文化需要有情怀的人去发掘和保护,也要做成产业发扬,才能造福百姓。”谢蓉说。
2014年9月25日起,三峡大坝旅游区对中国游客施行门票免费政策。依托旅游资源和许家冲“坝前库首第一村”的独特区位优势,谢蓉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在景区内支起“吃移民饭,住移民家,看三峡最美的夜景”的标牌,大批游客纷至沓来,短短3日村里一户人家就赚到2000元。为了提高标准、升级住宿环境,形成长久的产业,谢蓉在村民的质疑声中投入了200万元建起了许家冲第一栋艾草主题民宿——“三峡·艾”。“刚开始大家还不相信我,结果刚上线第二天,电话就被打爆了。”眼见“三峡·艾”的成功,越来越多村民开始将自建房改建为民宿,许家冲村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实践队员在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地茶叶加工产业发展情况(学通社记者 曹钟允 摄)
时至今日,许家冲全村已有39家民宿,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成为了稳定的电商合作发货基地,村民望运平组建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开创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当悠扬的鱼鼓调再次响起,一版版《党员公约》应运而生,并随时代不断更新迭代,许家冲还推出了“七点夜话”活动、“捆筷子”模式、等因地制宜的特色方案。许家冲村民在党建引领下,靠自己的双手和“自强”“奉献”“感恩”“阳光”的新时代移民精神开创未来,走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许家冲村时曾同当地村民一起在洗衣房用棒槌洗衣。“移民前,世世代代的村民便在江边用棒槌洗衣,这是许家冲的乡愁。”谢蓉说。如今村里洗衣房除了传统的棒槌,还配备了甩干机、烘干机等设备。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传统文化没变,“共饮长江水”的乡愁依然缱绻在每一个移民心中,化作乡村振兴之路上不竭的原生动力。
秉承移民精神,赓续开创未来
“我们在建设的是十年以后的许家冲。”现任村支书谢蓉告诉实践队员们,“只有为孩子们提供土壤,永远鲜活的力量注入,许家冲才能永远年轻、生机、活力。”当村民们有了活力和希望,村里走出稳定的产业发展路线,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许家冲开始谋划未来。
许家冲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讲授专题党课(学通社记者 曹钟允 摄)
2023年,许家冲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数字化平台促进村里旅游业发展。“我们打算将村内所有民宿、餐馆上架村内网络平台,任游客自由选择。希望通过引入市场化竞争让村民、村委会班子和外来合作商共同发力,实现‘共同缔造’。”谢蓉说。同时,许家冲还计划设立“荣誉村民”,让为许家冲发展做出贡献的能人志士感受“第二故乡”的归属感,让每个到过许家冲的异乡人都成为许家冲的宣传员。
许家冲号召所有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们在假期回到村庄,建言献策、发挥特长,通过给村内留守儿童上课、协助村委会工作、维护村内环境等多种途径助力乡村振兴。每逢假期,许家冲村委会主持开设托管班,在全国各地支教大学生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度过丰富有趣的假期。
当村里物质文明得到满足后,许家冲致力于诠释三峡移民心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一位女性干部的视角出发,作为村里第一位女企业家,谢蓉祝愿每一位当代女性、每一位村民努力发挥自身价值,看懂自己,去做一个不被定义的人!她希望今后许家冲变得“柔、秀、美、韧”,靠眼界、智慧和世代相传、推陈出新的移民精神成为有活力、有色彩、具有现代审美的新时代乡村!
队员尹豪健说:“通过本次许家冲村调研,我们切实体会到只有基于文脉,抓住乡愁,乡村振兴道路上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保留朴实和温暖,才能让乡村建设更有人情味。作为华农学子,我将在保留实践中的这一份乡土人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审核人:代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