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耕读课程”“你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我期待什么样的考试”……11月7日至14日,由本科生院、校团委主办的11场“五育融通 师生融乐”教育思想大讨论师生研讨交流活动渐次开展,300余名师生荟聚学生社区交流空间,围绕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质量观、卓越的教育教学观、高远的学习观、系统的管理服务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问题导向,师生同题共答
自学校部署开展“五育融通、师生融乐”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来,本科生院、校团委多次集中研究如何深入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既要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创新研讨交流组织形式,通过举办小型、分散、多样的师生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师生围绕讨论内容平等交流、自由互动、深度对话。依托荟园学生社区交流空间,设置多个问题式主题,师生自由选择和邀约参与相结合,在一段时间内举办系列师生研讨交流活动,成为本科生院、校团委的共识。
研讨交流的议题如何设置决定了师生研讨交流的成色。本科生院、校团委在前期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专门进行了集中讨论,最终确定了9个问题式主题、11场专题研讨。9个问题式主题紧密结合以“五观”为核心的讨论内容,希望通过师生研讨交流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共同回答好这9个问题。
化学学院曹敏惠老师主持“你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主题研讨活动
问题式主题引导师生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你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主题研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德凯老师向参会的师生抛出了“课堂抬头率不高,全是同学们的原因吗?”“如果是‘水课’,你会如何对待?”等问题,和大家一同深入探讨。在“我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支持”主题研讨中,动科动医学院的陈歆喆同学结合前期收集到的同学们的问题、想法、建议,向参加活动的师生提出了“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提高社交技能”“如何更好地明晰发展方向”等同学们非常关心、关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讨论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具体的指导。
邀请现在国外学习深造的同学在线参加“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主题研讨活动
无论是老师们抛出的问题,还是同学们关心、关注的问题,都激发了在场师生讨论的热情,很多问题的答案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交流中达成了共识,如“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双向奔赴的课堂,是师生共同体下的课堂。”“只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习过程,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才可以真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融乐交流,师生同场共话
把师生融乐理念贯穿于本次师生研讨交流系列活动始终,通过研讨交流活动为师生交换观点、碰撞思维创设情境。为确保参加活动的师生都有发言机会,本科生院、校团委要求每场参与研讨交流的师生人数都在30人左右,特别是要邀请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参与。
80余位来自不同学院的专业教师、本科教学督导员、实验技术人员、本科生辅导员、管理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等和本科生代表围坐一堂,面对面对话,在融乐交流中共话大学、共话育人、共话成长。
蔡礼鸿、毕耕等多位老师与同学们一同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耕读课程”
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耕读课程”主题研讨交流中,师生结合前往襄阳书院开展“耕读教育”的切身经历谈了体会和思考。资环学院张晓明老师结合“生态文明教育”项目谈到,耕读教育需要五个方面的特征即耕读+思政、耕读+专业、耕读+劳动、耕读+收获,以及耕读+回馈。在黄集基地讲授“劳动与实践教育”项目多次的植科院袁金展老师表示可以将现有的八个教学板块有机衔接,将人文类的课程串联、自然类的课程串联,使课程更为系统。园林院本科生左腾从个人参与的6次耕读教育课程出发,希望耕读课程能让同学们参与到生产实践中,真切地和土地接触,体会收获的过程,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2023年大学生标兵候选人陈诺和同学们交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风”
“首先考察应聘者的个人品质和工作态度,个人品质和工作态度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进而影响一家企业能‘活多久’。”这是在“实现职业愿景,大学期间我们该怎么做”主题研讨交流中,正大集团校招负责人对同学们提问的回答。除了邀请校外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研讨交流会,本科生院、校团委还特别邀请教学质量奖、教师讲课大赛、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老师、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大学生标兵候选人、大学生艺术团各分团成员等参加交流,促进师生融乐交流的深度、广度。
启智润心,师生同心共思
11场师生研讨交流活动虽然设定了不同的讨论主题,但最终的旨归都在于引导师生深入思考“三全育人 五育融通 师生融乐 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及如何将这一育人理念转化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化到指导个体成长发展中来。通过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师生同心共思,达到启智润心的目的,最终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自觉。
老师们共同探讨“怎样才算教得好”
“如何让大学美育赋能青春成长”是师生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探讨的重点主题,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美育能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不断培养出热爱生活、拥抱幸福的能力,让其成为内心世界充盈丰富的人,成为健康的、乐观的、博雅的人。
针对“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这一问题,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走向世界舞台要以自信的心态去平视世界,要立于华农而怀远,增强参与全球性事务和解决世界性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底气。“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学校所有的教学改革最终要回归到课堂教学,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是师生经过讨论对“怎样才算教得好”的认识。
老师们围坐交流“我期待什么样的考试”
师生一致认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风,一流的学风培育一流的学生。同学们要志存高远,矢志“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养成“刨根问底”的学习习惯,保持谦逊、踏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同学们对“我期待什么样的考试”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思考考试的意义,跳出对分数的刻板关注,考试的意义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分数。广义上的考试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
师生一起探讨“我期待什么样的考试”
“我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支持”很受同学们关注。通过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要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就要从“师生融乐”中寻求答案,在与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场域进行有效沟通,就能在理解和被理解中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学术资源、发展支撑资源等。
11月14日晚,“我期待什么样的考试”(教师专场)主题研讨交流活动举行。至此,11场师生研讨交流活动全部结束。这11场小型、分散、多样的师生交流活动是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生动注脚,活动本身就是“五育融通 师生融乐”的理念的有力彰显。为了巩固和拓展本次师生研讨交流系列活动的成果,本科生院、校团委要求对每场活动进行详实的记录,并进行整理,特别是把师生的观点进行收集,以期为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提供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观点。
据了解,师生研讨交流系列活动是本科生院、校团委推进“五育融通、师生融乐”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要安排。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本科生院开设了专题网页,邀请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学者作辅导报告,举办了本科生院、校团委教育思想大讨论研讨交流会和教学副院长聚焦“五观”交流汇报会等,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取得实效。下一阶段,本科生院、校团委将结合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相关安排,开展学情、教情分析,将教育思想大讨论引向深入。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孔繁霄 通讯员 袁奔珂 图片由本科生院提供 审核人 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