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以AI赋能学术,倾听宇宙和声

自学校研究生学术年会开展以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围绕“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学术氛围,创建了“宇宙图书馆”学术AI交流平台,基于web3.0的新型网络信息模式举办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活动,开展了“走进宇宙图书馆,奏响学术和声”等创新型互联网+学科交流活动。

平台同步开启无限的清单、学术的麦田、科研短问答三个内容模块,搭建15个学院特色电台,通过趣味学术分享的方式寻找特色、创新和有启发性的学术大脑,以AI赋能学术,倾听宇宙和声,即时记录、自由“摘星”、彰显学术魅力,拓展学术价值,增强学术流动、共奏学术和声。

活动中,各学院通过发起“21天学术打卡”“打造最受欢迎科普专辑”“挑战讲清我最推崇的学术研究”“挑战一周时间分享学术经典”“学术特色成果展”和“我最喜爱的科研照”等特色活动,引发师生就各学科展开科研碰撞和学术探讨。截至目前参与师生达1500余人,来自15个学院的同学,共同创作了21819余条科研内容,62324余条学术讨论,1527余个学术短问答,探索跨学科交融的师生学术交流新模式、新日常。

构建“麦田-清单-短问答”创新型学术环

“来清单接龙啦!今天我介绍的是红薯,快来介绍一下你们实验室的浪漫紫薯吧!”师生在活动中,构建出了一种“麦田-清单-短问答”创新型学术环,不断进行学术信息的链接和交流。代表收获的“麦田”是学术成果的聚集地,在“麦田”中分享文献笔记,链接清单总结要点,再链接发起短问答,在不断的链接和循环中形成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培育“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来听听华农学术最强音吧,六位院士与青年才俊共话教育家科学家精神。”一篇“麦田”引起了学生关于科学家精神的讨论。“内卷和躺平是当下青年学生的共性问题,科学家的精神可以激励我们,我们要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国家需要中去。”随后,同学们纷纷就科研精神和颜宁之问展开了谈论,“这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们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从专业上看,希望能够研究清楚鱼类性腺的分化机制”,“我一直在幻想着未来的科技世界,是否有一个无形的空中通道,空间瞬移”。同学们纷纷在天马行空的想法中不断讨论和链接。

激发“生活-科普-科研”常态化学术交流

科学问题需要从生活中来,从产业中来,从社会需要中来,活动通过朋辈互学、学科互动、师生交融、榜样引领,激发了“生活-科普-科研”的常态化学术交流。通过公告栏和每日优秀学术榜单打破学科壁垒,让榜样陪伴身边,将校园文化与科研生活高度融合。

水产学院的研究生“五福”介绍了高泽霞老师团队的无刺鱼,“这张图是今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展示的无刺武昌鱼和有刺武昌鱼染色标本。高老师团队历经7年时间找到了调控鱼刺发育的主效基因,且是所有有刺鱼的共同基因,期待不久的将来可以吃上无刺家鱼啦!”无刺鱼的科普引来同学们的围观,食科院的“格林希尔”等同学就转基因和基因编辑下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介绍,来自外语学院的“卡比耶耶”在无刺鱼趣味科普的吸引下,参加了“无刺团头鲂”品鉴会,“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平时接触的研究大多是形而上的东西,理工科的研究可以为实体经济贡献力量,很令人振奋!”来自水产学院的“小鳄鱼爱洗澡”激动的说:“鱼类育种创新对端牢中国饭碗太重要了,科研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坚持。”

“看了大家的宇宙清单,发现我们得学会放下他人眼中的你,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意义。在忙碌又不知所措的科研日常中发现,原来每一天的脚踏实地都能有所收获,每一次的思考都能有所价值。”植科院的“白阿茶”谈到。

凝聚“碎片化-小数据”的学术能量

本次活动为各学院的线下学术活动赋能,摸索出一套线上+线下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模式,师生在线下学习和活动中不断记录、沉淀和挖掘碎片化科研信息,而平台则打破学生固有的习惯和偏好,拓展学术视野,为日常学习生活赋能。自由流动的科研信息以AI赋能小数据,为每一位狮山“科研时空伴随者”给予了源源不断学术能量。

“科研挺枯燥的,一直是内驱力在推动我向前:设定小目标、想和做要统一、解决问题、多读多写、多和优秀的人交朋友、展现自己。”98年的晓丫的分享激励了很多在科研路上前行的同学,“苦苦追寻而不得是常态,成长会让人感到痛苦,意义是要慢慢寻找的,知识是要慢慢学的。”lucky女孩在说起科研成长时谈道。

在考研的那天,信息学院的子龙分享了他跌跌撞撞的追心之旅,“回想自己从小到大到底对什么事真正倾心和热爱的?除了变幻莫测的星空,还有神秘奇妙的生物!”他不断追问内心,“用AI的方式去解读大脑非常有趣,就像我们信息学院大楼的那句话‘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我会勇敢的走下去”。

在生涯规划大赛的现场,食科院研究生黄敏谈到:“最近很喜欢在平台中看看来自不同学院研究生的科研生活日常,发现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努力着,让我觉得当下的努力更有力量!”

“我们将进一步以激发学术乐趣、涵育学术兴趣、培养学术志趣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进更加有效的学术信息流动和师生学术交流新模式,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培养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高层次卓越拔尖人才提供新的途径,让每一次的思考都能有所价值,让个人智慧与人类智慧能够无缝对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吕瑞凯说。

(本文作者系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通讯员 张静妍 审核人 吕瑞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