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校举行襄阳书院耕读教育研讨会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梦境)1月12日下午,本科生院在学生综合服务楼501报告厅举行襄阳书院耕读教育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副院长、副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员,耕读教育课程团队及学生代表参会。会议由本科生院副院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彭小川主持。

图1.研讨会现场(供图:易超群)

研讨会现场(通讯员 易超群 摄)

图3.副校长青平总结讲话(供图:易超群)

副校长青平讲话(通讯员 易超群 摄)

图2.学生代表成路曼分享体会(供图:易超群)

学生代表成路曼分享体会(通讯员 易超群 摄)

与会教师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耕读教育展开研讨交流,八个耕读教育课程团队就课程建设、开展情况做了主题汇报。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友明介绍了“全产业链现代食品加工”项目筹备与实施情况,课程团队走访企业、修订大纲,现场集体备课,根据师生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完善教学内容。

工学院副院长廖宜涛介绍“现代智慧农业装备”项目。课程依托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智慧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和应用案例为核心内容,现场教学、实物观摩、试乘试驾,建立课程运行长效机制,优化课程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活、趣、益。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霍军亮介绍“红色文化教育”项目,学院班子成员、课程骨干成员4次赴襄阳,对萧楚女纪念馆、襄阳革命烈士纪念塔、宜城市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地实地调研,确定教学实践点,集体研讨课程安排、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调动全院教师积极参与襄阳书院相关课程。

文法学院陈朝鲜以“一个目标、两处基地、五项结合”介绍“传统文化教育”项目。课程依托鹿门山浩然诗院、襄阳古城墙文化古迹,点面结合、古今结合、校企结合、教书与育人结合、讲解与讨论结合,发掘襄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晓明以“生态之心,诗意鱼梁”为题,汇报“生态文明教育”项目开设情况。课程依托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以“堆丘、理水、造园、植林、掇文”为主线,选取四个景园:楚泽园、辞赋园、春晓园和汉晋园进行研学。课程突出时代特征,深耕历史文化,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教学团队致力于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怀一颗生态之心,热爱锦绣中华。”

经济管理学院王清介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有机结合,与企业密切融合,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课程团队将前期企业走访形成案例资料,基于“创业三要素模型”开展教育教学,与电商产业园负责企业共同设计电商直播体验环节。

汇报“乡村振兴教育”项目建设时,公共管理学院蒋勇谈到三点感悟:学生深入基层,践行“勤读力耕”;学院教师排除诸多困难,积极承担课程任务;学校、学院精心组织,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作为“劳动与实践教育”项目主讲教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袁金展介绍项目在黄集基地开展情况,让学生全员参与种植管理多种作物,全员劳作、手脑并用,保证耕读劳动强度,使学生学习多种农业技能与农业知识。他也提出基地距离襄阳书院远、学生获得感还不够等问题。

会上,两名学生代表结合耕读教育亲身体验分享自己对“耕读”的理解。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2202班成路曼说:“我们需要的耕读教育,是跳出传统授课模式、增加更多实践体验的教育,能将耕读教育与校内学习更好结合,在实践中有更多的感悟与能力提升。”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生产类2208班曹锦辉认为耕读教育课程是实践性的、趣味性的,他期待耕读教育能更加多元化、更有挑战性,让学生自己能看到耕读的成果、体验到更多耕读的收获。

实践教学管理处处长成协设对2023年耕读教育情况进行了小结,并对2024年安排进行了说明。他介绍,秋季学期,学校共开出8个主题课程项目建设,四轮面向经管、动科、外语、园林、化学、植科学院2022级本科生2163人,开展耕读教育课程167项次,实践教学点20个,校内授课教师192人次。

研讨会最后,青平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襄阳书院耕读教育课程开展有4个特点:“难”,首次开展有困难,但全校师生共同探索、克服了各种困难;“苦”,对教育教学系统、对师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体验到了脱离舒适区的一些辛苦,但正是在锻炼中、在吃苦中学生得到成长、增长本领;“破”,打破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边界后,我们拓展了教育资源;“融”,在耕读教育中,师生一起下地、一起进企业、一起研讨问题,密切了师生关系,很好地做到了“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他强调,要把耕读教育进一步纳入课程体系来建设,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和提升。他谈到要处理好四个方面关键问题,一个深化“耕”,本质是劳动和实践;二是推进“读”,既读传统文化,也要读现代经典;三是融合耕读,不拘一格创新教学方式,耕读天地之大为师生融乐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四是实现管理优化,全校一盘棋,从机制上推进耕读教育可持续性开展。

审核人 成协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