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组织12支本科生志愿服务队、7支博士团志愿服务队共200余人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师生以武汉为中心,辐射湖北省内各地市州,聚焦食品安全与营养“五进”(进社区、进校园、进商超、进农村、进企业),结合“乡村振兴荆楚行”“长江大保护”等主题,充分践行以食育人专业特色,进一步打造“食安中国”实践育人课堂,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内生“源动力”。
建设产科教协同“食践”基地 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
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产科教协同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载体。建设“食践”基地,在实践育人中融入科技创新要素,强化人才培养水平。
“食品安全是底线。”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承明带领志愿服务队走进武汉北健康食品工业城,开展了一场食品安全与卫生法规和标准专题讲座。结合食品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进行了解读。在蔡朝霞教授、付星副教授的带领下,志愿服务队走进湖北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交流。蔡朝霞围绕蛋制品行业的痛点问题提出了可行方案,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专家教授将课堂搬到企业,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志愿服务队成员切身体会“产、学、研”深度融合,真切感受以学助产、以学促产。
2024年,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以“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活动为契机走进企业36家,成功在湖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加米食品(湖北)有限公司、湖北佳佳惠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
打造有专业特色“食育”课堂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人才培养需以专业为基,以科学为本。聚焦食科专业,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充分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面向“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打造“科普课堂+趣味体验”的食育课堂,将科学性和普及性有机结合,做让大众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的食安健康知识科普。
在恩施州利川市,志愿服务队走进龙船调社区,结合汛期实际,为社区居民开展汛期食品安全普及,从“饮食三不吃”“食物存放三注意”“谨防病从口入五坚持”三方面,讲解汛期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在武汉市水果湖放鹰台社区,志愿服务队为托管中心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堂生动的减糖控糖科普课堂。“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糖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知道了控糖的重要性,所以我决定这一周不喝奶茶。”博士团向孩子们强调了控糖的重要性,分别就糖的主要存在形式、游离糖的摄入量以及怎么吃更健康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讲解。孩子们在讲师的引导下坚定地许下了减糖小承诺。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活动开展至今,团队将服务对象逐步拓展至“居民、学生、从业人员”三大人群,2024年,19支服务队依托“专业教师+学生志愿服务队”模式,共计开展167场科普宣讲,形成“食安全、食健康、食科学、食技术、食标准”五大科普课程,致力于做有专业性、有趣味性的科普。
拓展多维度“食研”阵地 提升人才培养新效能
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在创新。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引导学生大胆拥抱创新科技,拓展多维度多场景的科普,让食品科技更未来,让食安健康更普及,牢牢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志愿服务队前往叶路洲蔬菜示范园,开启智慧农业探访之旅。示范园紧跟国内农业领域前沿科技,创新采用螺旋水培等尖端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农业具有节水、节肥、高效等优势。在蕲艾产业研究院,志愿服务队对艾草的应用领域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对现代艾灸科技与传统中医文化的完美融合有了更深刻地体会。
在实践过程中,志愿服务队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相机记录、向大众传播。拍摄纪实vlog,录制科普短视频,创建多个媒体平台账号发布科普实践成果,真正做到在“社会需要的场景中”践行使命担当,将专业情怀紧密融入到家国情怀之中。
据悉,“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已连续开展8年,今年,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在内的56所高校,共计84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到了活动当中,一批批志愿服务队成员在田间地头调研,进千家万户科普,以科学、安全、易懂的形式将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带进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共同传递“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致力于做心田里的科普,为舌尖上的守护,做全国健康公益的领航者、践行者、守护者。
(卢晓阁 李善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