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华农
首页 / 媒体华农 / 正文
【光明日报】一种两收,院士关心

QQ截图20220404092521

【春耕时节,我们在行动⑩】

整地、播种、育秧……连日来,在湖北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的一片片水田里,随处可见一群群忙碌的身影。

“秧苗长势不错,今年的再生稻肯定会有个好收成。”3月中下旬以来,酒铺村党总支书记管杰的心思,一直被拴在大田的秧棚里。眼下,已日渐青绿的秧苗,可一点都马虎不得。温度高了,要敞开棚口通风;温度降了,要盖好薄膜保暖。

管杰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村里就和米业公司、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了种植、收购再生稻的《农业订单合同》。合同约定得可详细了,我们村2300亩水田,要按照服务中心的技术要求生产,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溉,降低农药、化肥用量。收获时节,米业公司要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高于普通中晚籼稻谷价格0.05元/斤收购我们的再生稻谷。”

什么是再生稻种植?管杰解释,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头季稻收割后,利用留在田里的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稻谷。“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再生稻必须在温、光、水条件适宜地区种植,才能保证稳产高产。蕲春地区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种植再生稻了。和种双季稻相比,种再生稻不存在抢收抢种;和种一季稻相比,它又多收一次。”

“种植再生稻,兼顾了劳力、地力、产量,可以说是‘一种两收三头好’。”管杰说,这些年,村里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了,农业用工成本高,早晚连作的双季稻模式,农民觉得不划算。而种植再生稻,具有再生季不用育秧、移栽等优势,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产量和效益明显更高,也就越来越受到村里老人的青睐。

作为确保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蕲春云杰再生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吕云清对发展再生稻信心十足。他说,去年,依托扶贫832平台,蕲春再生稻稻米销量达7000万元。今年,县里的龙头企业早早就和酒铺村签订了合同,就是看准了这里再生稻的品质。

说起再生稻,蕲春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国平跟记者聊起了前景:“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优质稻(再生稻)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全县优质稻(再生稻)面积达60万亩,综合产值超50亿元。在赤东镇四十八围将建成的万亩示范基地,核心区就是酒铺村。”

“我们村里的人,都是种再生稻的行家里手了。这些年,包括谢华安院士、邓秀新院士、张启发院士、傅廷栋院士在内的好几位专家,都到我们田里来指导和测产。华中农业大学还在村里租了田,建起再生稻蕲春创新基地。这不,到3月28日,向洪顺等7位大学生就来到村里开始做科研了。”管杰兴奋地说。

“再过段时间,就要插上秧苗了。”打望着直抵远山的水田,管杰满怀希冀,“今年势头不错,预计水稻头季、再生季合计亩产能维持在1000公斤以上呢。”

(本报记者 张 锐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陈 钰)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4日 01版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4/04/nw.D110000gmrb_20220404_2-01.htm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