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一号文件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两条底线任务。一方面,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另一方面,要求精准监测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两条底线任务”的提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经济贸易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的把握与应对,同时与近几年一号文件及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我国农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在强调两条底线时,此次一号文件兼顾顶层设计与务实推进,不仅明确了目标任务与工作要点,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执行办法与针对性措施,深刻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必须要做到“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重点体现在对饲料粮和高附加值产品(如油料作物)需求的持续增长。尽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但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粮食产量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面临严峻挑战和各种冲击之际,全球粮食市场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要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此,就需要实行耕地保护,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同时,一号文件也提出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这些都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充分调动主产区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除了要求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多种举措以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不断加强粮食生产能力与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文件强调要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作为人口大国,吃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意味着我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文件提出的多项政策及要求有助于维持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从而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二是对种植结构提出合理优化布局,提高大豆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文件要求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同时,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业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目的在于推动农产品种植取得更好的效益,使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人民需求。
三是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为促进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生产注入根本动力。具体来说,在耕地保护方面,实行党政同责,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在农田建设方面,提出要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的阶段性任务;在种业创新方面,提出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在农机装备方面,要求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同时,要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并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有效防范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重大灾害。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也是“稳”的体现。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然而目前部分脱贫群众还具有着较高的脆弱性,特别是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脱贫群众的应对能力有限,因灾、因病、因疫等返贫风险严重威胁着脱贫成果。一号文件提出要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实际上就是为了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持续。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方面是要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另外一方面则要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提升脱贫群众生活质量。为了实现后者,文件强调要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针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对于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要求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扎实推进、确保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能够落地见效。实际上,上述帮扶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脱贫地区发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能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助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一号文件提出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任务及针对性措施,严格落实贯彻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针。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两条底线任务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也能够为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长远发展基础。
作者:闵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晓兵(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theory/2022-03/01/content_35554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