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高翅:立己达人,培养堪当强国复兴重任的时代英才


 

立己达人,培养堪当强国复兴重任的时代英才

——在第4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校党委书记 高翅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年年今日,岁岁今朝,我们都要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建兵校长,向全校教职员工道一声:“大家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刚才,我们致敬光荣从教30年、40年的老师们,表彰学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过去一年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与个人。他们牢记总书记对我校师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自觉践行三全育人、五育融通、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有效促进了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师生融乐、全面发展。有的躬耕狮山杏坛,半甲子春风化雨,四十年诲人不倦,自觉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有的锚定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百折不挠、玉汝于成,将创新成果写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做出新贡献。有的钟情管理服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融为一体,成为让学校党委放心、师生满意的行家里手!正是有你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才能洋溢着德行的芳香和学术的芬芳,充盈着育人的美好与浪漫。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受表彰的教、科、管、服团队和个人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全体教职员工卓有成效的奉献!

今年的教师节,对我们而言,有着新的深刻内涵和特殊意义。这两天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成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命题。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作为“双一流”大学老师的我们,更要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传承弘扬“狮山大先生”崇高风范,牢固树立新时代教育观,聚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体推进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为中华复兴而育人,培养堪当强国复兴重任的时代英才。

如何才能培养堪当强国复兴重任的时代英才?我有四点认识。

一是做情怀高尚的价值引领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因为,我们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爱心和热情也就是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激发一代代青年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浸润着他们的心田,自觉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如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铁,强国复兴信心如磐。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狮山“大先生”,无一不是育人先育心。水稻团队坚持启人以“志”,激励“勤”商、强壮“志”商,以卓越文化引领一流博士生培养。张院士《给博士生的一封信》,“穷思变,困求进,苦图强”的小白塔精神等等,我们都耳熟能详。获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2024年度“金穗奖”时的他又谈到:“做科学研究究竟什么最重要?这是我与学生和同事们经常探讨的问题。很多人说是‘兴趣’,但我坚定地认为是‘志向’。”园艺学科把学校果树学几代学人接力脱贫攻坚的贡献、我国由柑橘进口大国变出口大国的历程、“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的哲思,融入大史(园艺与人类文明)、大事(园艺与国家战略)、大家(园艺领域大先生)、大理(园艺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成效显著。

价值引领实际上是人文化成的过程,在师生平等、自由、民主、友善的探究中,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刚刚发言的刘榜老师,曾经担任过99级动科4班班主任,这是一个特别的班级——华中农业大学最后一届师资班。同学们都没有高中学习基础,学业压力可想而知。那刘老师怎么做思想工作?一次次、一个个细致入微的谈话。前不久,有校友回校,对20年前的一个细节记忆犹新,“以前只有座机且无来电显示时,电话那头,刘老师每次一接电话,能立马辨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声音”。我以为,这就是“富有生命的交往”。

二是做引领未来的能力塑造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这样的大学要真正成为化育一流人才的天地、青年成长成才的乐土,而不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比拼GPA、备战考研、发放文凭的场所。教育要真正地以学生的终身学习、终生发展和一辈子幸福为中心,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知识体系、健康的身体、崇高的审美、独立生活生存能力,这样他们在面对未来世界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时,有能力持续做出更有长远价值和意义的选择。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陈华癸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陈先生是我们都景仰的教育家。40多年前,陈先生就特别强调“强基固本、文理交融、农理融合”,认为高等教育不是为社会塑造一个定型的人才产品,而是能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在几十年的岁月中、在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当中能够迎接挑战、主动进取,积极活跃的有生力量,提出要授学生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学之“渔”。1980年,学校在陈先生的主导下成立了基础课部,强化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

科技和教育发展到今天,启示我们,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走通专融合之路。每个学科、每个专业、每位师者,都要努力做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达,要让我们的同学多“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历史长卷中汲取智慧,从名著名曲中涵养性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自信,在经典的文学艺术世界里体悟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拥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让人生行稳致远心不惊。

三是做启智润心的创新驱动者。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基础研究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这就要求,老师的职责,不只在于让学生学习很多既有的事实,更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不只在于把学生头脑中知识的篮子装满,更要把创新的灯点亮。

这次获评师德标兵的郭爱珍老师,是学校较早把PBL教育理念(Problem-based learning)引入课堂的老师之一。她讲授的《兽医流行病学》课程,通过问题式的教与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和对不同病例的快速反应能力。我们都知道,一个好医生,一定是一个善于问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医生。“望闻问切,医之纲领”,“上医治未病”。

总书记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潭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常新的。学校这次获评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孙明老师从1999年开始讲授《基因操作原理》,25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设备装置不断创新,他始终把新技术、新方法融进课程。钟涨宝老师讲授《农村社会学》更早,从1995年前后开始主讲这门课,30年常讲常新。钟老师主编的《农村社会学》教材2019年再版时,框架体系没有变,但内容变动了60%。同样的,还有高泽霞、王卫民主讲的《鱼类育种学》、道宏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等等。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指出的是,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当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必须坚定志气、锐气、底气、豪气,勇敢站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前沿。一流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最佳融创点,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的华中农业大学,必须以质图强、以质促强,围绕奉献对地球和人类都健康的丰富食物,加快提升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能力与水平,建成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拒绝低水平的重复、支持有价值的冒险,反对平庸的“成功”、包容有意义的“失败”。原始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技创新不在前沿,就是落后!

最后,做奋斗不止的行动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每深夜漫步校园,我都会收获一份感动。这些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实验楼,在深夜灯火通明。我知道,每一盏灯,都照耀着孜孜以求的身影,在模范践行着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奋斗,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默默奉献。

冰心先生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想,这句话也可以换过来说,当一颗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那当它绽放时,也必定更加明艳、更加灿烂!

老师们,同志们,建设教育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回答好“如何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命题,切实尊重老师们的首创精神,关心大家的职业发展,珍惜每一个华农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自觉做到“学术多问计学者,育人多倾听师生、管服多问策基层”,努力让全体学人在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潜心育人、尽情创造、快乐工作、诗意栖居!

最后,再次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