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理学院举行“科幻作品中的物理学”学术晚茶活动

核心提示: 近日,理学院“科幻作品中的物理学”学术晚茶活动在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4共同空间举行,理学院物理系马成长副教授、罗亮老师与30余名研究生,围绕物理学对科幻作品的支撑、科幻在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可行性等内容进行探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方翠 刘畅)近日,理学院“科幻作品中的物理学”学术晚茶活动在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4共同空间举行,理学院物理系马成长副教授、罗亮老师与30余名研究生,围绕物理学对科幻作品的支撑、科幻在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可行性等内容进行探讨。

“为什么成年人不再喜欢看少儿童话而更倾向于科幻剧呢?科幻究竟是什么呢?”马成长老师向在场同学们介绍了科幻作品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从第一部科幻小说——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创作以来,科幻已经从最初的小说形式衍生到诗歌、电影、电视剧、漫画等多个领域,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他谈到:“科幻是科学的幻想,是根据有限的科学假设虚构出可能发生的事件,并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成年人的高级童话。从科学的角度看,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幻想是人的天性、大脑的自由,科学并没有成为消灭幻想的武器,而是让其成为了浪漫的科幻,并带给我们思想的启发。”

“为什么说《科学怪人》象征着理性、工业和科学时代的开始?”罗亮老师为现场同学们讲述了《科学怪人》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玛丽·雪莱的成长故事,他表示:“第一部科幻小说被创作的时期是整个西方社会经历深刻历史变化的时期,当时,英、法、美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空前发达,广大民众普遍盲从科学,并且对科技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是迷信。”罗亮老师认为,科幻作品是人类对于科学的浪漫想象,我们不仅要从让人着迷的内容中得到启发,更要思考如何平衡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硬科幻与软科幻有什么不同?”“瞬移闪现传送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太空空间站的人造重力可以被创造出来吗?”活动现场,新的话题不断涌现,老师们从现实科技以及当前科学认知的角度一一进行解答。他们谈到,硬科幻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手法上以追求科学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软科幻则是以畅想中可能的未来或过去科技为背景,重点关注人文、生活,其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传送”涉及到物理学知识——量子传输,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也就是利用量子纠缠技术,使需要传输的量子态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神秘出现,但是这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关于量子传输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因为有角动量就能旋转,而在旋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离心力,通过不断的调整旋转角速度就能得到跟地球重力加速度一样的离心力,所以说人造重力是可行的。

“科幻传达的是对科学的热爱和人性的思考,没有科技的支撑,科幻的想象无法落到实处,科幻在现实生活中促生了科技可行性。”活动最后,老师们勉励在场对科幻作品感兴趣的同学们要在“追剧”中埋下科学与科幻的种子,在努力与钻研中为国家的科技、文化、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审核:祝鑫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