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组织师生深入建始县开展乡村教育调研

核心提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落实《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建始县2023年工作计划》,5月22日至25日,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以“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助力建始县乡村教育振兴”为主题,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凤兰教授等学者,以及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图书馆、附属学校等单位管理干部、在校大学生等赴建始县开展乡村教育调研。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子鸣 王阳阳 记者 吴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落实《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建始县2023年工作计划》,5月22日至25日,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以“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助力建始县乡村教育振兴”为主题,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凤兰教授等学者,以及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图书馆、附属学校等单位管理干部、在校大学生等一行赴建始县开展乡村教育调研。建始县副县长雷宏伍,教育局局长田小林接待了调研组。教育局分管相关工作的同志陪同调研组深入乡村中小学开展调研。

工作组分两路开展了实地调研,先后在建始县教育局和摩峰小学、花坪民族小学、建始县第一中学等6所中小学面向学校管理干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开展了集中座谈和个案访谈,深入了解乡村中小学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特色做法及成效,并就乡村教育振兴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高校教育援助的需求进行了调研。

雷宏伍介绍了建始县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建始县将着眼人口演进趋势和城乡发展实际,厘清思路、提前研判、科学谋划、尽早布局,善于借势、主动借力、取长补短,以切实有效的教育政策引导,助力乡村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摩峰小学,调研组看望了正在此支教的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座谈会上,摩峰小学副校长梅德悦老师深情回顾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连续十年在摩峰小学开展支教的动人故事,她说,有的学生现在遇到困难时,家长还在请教曾经支教过的研究生;有的研究生结束了支教任务但还在默默地关心着学生,情到浓时,她难掩热泪。梅德悦表示,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可信可爱的青春力量,同学们以无限清澈的爱为乡村儿童描绘了美好丰富的童年,以学风校风促乡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智慧力量。

在蒙蒙细雨中,我校援建花坪民族小学的耕读学堂别有一番景致。花坪民族小学校长潘飞老师表示,独具特色的“耕读学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融合阅读、学习、交流为一体的平台,通过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自主阅读等多种形式,改进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为师生及家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结合“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室”建设,有效推动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内涵式发展。花坪民族初级中学是一所拥有多民族学生的学校,花坪民族初级中学校长冉义飞老师介绍了学校把独具民族特色的习俗“烧火龙”融入课堂,编排“中华民族一家亲”“扁担箩筐舞”等文体活动,从民族文化、民族体育运动、民族政策三方面强化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做法。

在安乐井第一小学,我校驻安乐井社区工作队队员任超在座谈会上介绍了驻村开展教育支持工作的基本情况。安乐井第一小学副校长谌垚表示,学校注重文化素养与阳光生活相结合,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比赛、阳光体艺活动,每天清晨的小小操场上百余名师生随着音乐节奏跑步锻炼,每天下午师生集体参加韵律操;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不同的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华中农大阡陌团队开展的每周一次的线上科普教学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每周四的线上课程成了孩子们的期待。

业州民族小学校长李品格老师就坚持“一切为了师生和谐发展,每位教师在这里尽显人生的价值,每位学生在这里体验学习的快乐”的办学宗旨开展的系列教育教学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创造品德美、学习美、心灵美、生活美。

建始县一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发平向调研组介绍了学校办学成就和育人特色品牌,并梳理了学校加快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问题。他表示,学校将从党建引领、德育提档、教学增效、文化升级、信息化提速、办学条件改善、服务优化七个方面协调推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语文科目高级教师刘奇珍经任教33年,没有请过一次病假,也没有请过一次事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累并快乐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参加调研的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袁瑶表示,乡村教育振兴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乡村发展、推进祖国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青年人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乡村教育中的“真问题”,用耳朵倾听人民诉求,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才能真正成长为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和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调研组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丽老师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深入乡村中小学开展调研收获颇丰,让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带着泥土气的第一手资料让我更有底气,也更加坚定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的大地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审核人:张柱红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