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高翅:练就兴农本领,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核心提示: 5月4日下午,正值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学习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高翅、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校党委常委李向东等与我校青年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学习领悟回信精神,共话知农爱农情怀,畅谈强农兴农使命。高翅勉励广大青年,练就兴农本领,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DSC_4755

座谈会现场(记者 徐行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徐行 通讯员 王运涛 宋慈)学习回信精神,勇担时代使命。5月4日下午,正值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学习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高翅、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校党委常委李向东等与我校青年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学习领悟回信精神,共话知农爱农情怀,畅谈强农兴农使命。

爱农、兴农和情怀、本领是本次座谈会的高频词。30余名师生代表在荟园学生社区交流空间畅所欲言、交流热烈,大家围绕理念信念、学习科研、生产实践和人生规划等分享学习感悟。

DSC_4649

水产学院2019级水产动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徐智威作学习分享(记者 徐行 摄)

DSC_4676

资源与环境学院2020级植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方娅婷作学习分享(记者 徐行 摄)

在湖北监利开展3年“双水双绿”稻虾种养模式应用与推广的水产学院2019级水产动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徐智威对“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感触颇深。他说自己正是在乡村实践中,从最初一筹莫展的“科研小白”成长为如今“看水色”就大致判断出问题、受到当地养殖户信任的科技工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2020级植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方娅婷结合在湖北沙洋科技小院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勇闯“三关”的历程。她觉得“接地气”与“高精尖”并不矛盾,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吃得苦中苦,才能找到化苦为甜的灵感”,水产学院2021级水产养殖学硕士研究生王旭东讲述了在鄂州市和阳新县开展团头鲂科研攻关的从游故事,从第一次拉网、第一次给青鱼注射催产针,到发现水体酸碱度对鱼类的影响,再到无肌间刺团头鲂的人工繁殖任务,“自找苦吃”贯穿了他生产实践全程,而他也从“一尾小鱼”成长为迎风破浪的“大鱼”。

DSC_4691

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土地管理博士研究生张亦驰作学习分享(记者 徐行 摄)

DSC_4632

文法学院社会学1903班邓黄杰作学习分享(记者 徐行 摄)

“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土地管理博士研究生张亦驰讲述了他在湖北黄陂木兰花乡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研学经历。他谈道,近年来,从志愿者到毕业生,从青年能人到青年企业家,越来越多的青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法学院社会学1903班本科生邓黄杰讲道,三年来他有幸多次参与湖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工作,有机会深入农户家中,认识到真正的乡土中国,看到奋斗在乡村一心实干的青年,更加激励他与广袤沃野“双向奔赴”。

DSC_4696

水产学院副教授何珊作学习分享(记者 徐行 摄)

DSC_4679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任涛作学习分享(记者 徐行 摄)

水产学院副教授何珊围绕“爱农”“兴农”展望未来。她说,让青年学生爱农,就要让大家认识到知识能够实现价值转化,在农业生产一线能够实现自我价值。青年学生有“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才能与农民共同实现高产增收的目标。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任涛谈道,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就要走到乡土中国的深处,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

DSC_4641

高翅讲话(记者 徐行 摄)

高翅代表学校向全校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与青年朋友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体会。

高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意义深远、饱含深情,充分肯定了新时代农业大学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高度赞许了同学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嘱托,反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青年、关心青年,体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

“时代怎样,青年就怎样;青年怎样,时代发展和未来就怎样,青年永远和时代联系在一起。”高翅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更是世界的未来。“复兴一代”青年的人生旅程更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全同步,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奋斗者、奉献者,他希望广大青年志存高远,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必须要强。”高翅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广大师生不仅要深刻理解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的意义,还要看到在国际竞争中的差距,并向自己做一次“灵魂拷问”——我们能为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什么?

高翅强调,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都有悲天悯人之心,解民生、治学问正是由此体现,这是高尚情怀,更是历史使命。华中农业大学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因农而荣、为农而荣,华农青年要牢记“宏农学、扬国光,日新永无疆”的精神追求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本分,自觉主动走进希望的田野,走进乡土深处,用脚步丈量大地、踏访“三农”,在积极参与学校“乡村振兴荆楚行”、“与岗位科学家同行”等社会实践中,解民生、治学问,服务乡村振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知晓我国国情、民情、农情,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思考我们又该做些什么,从而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

“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高翅强调,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给予了广大青年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这个“大舞台”也在期待着青年们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建功立业。他希望华农教师牢记“为中华复兴而育人”,青年学子牢记“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一起肩负起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立志为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高翅最后勉励广大师生:在乡村振兴中“自找苦吃”,练就兴农本领,“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建一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建设农业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审核人:彭小川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