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土壤三普’进行时—— 一场时隔43年的‘摸家底’”学术晚茶举行

核心提示: 4月19日晚,“‘土壤三普’进行时——一场时隔43年的‘摸家底’”学术晚茶在主楼240活动室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教授与40余名学生交流解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万修虹 王力敏)4月19日晚,“‘土壤三普’进行时——一场时隔43年的‘摸家底’”学术晚茶活动在主楼240活动室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教授与40余名学生交流解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谭文峰分享土壤普查的故事(万修虹 摄)

谭文峰分享土壤普查的故事(万修虹 摄)

“这张照片来自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华中区剖面土壤调查与采样技术培训考核现场,看到土地,大家有没有感到亲切熟悉?”谭文峰以4月1日现场拍摄的土壤“三普”工作照片引入,带领同学们走进土壤普查工作。他说,我们一般看到的土壤仅仅只是地表土壤,但是土壤具有不同的类型、结构、层次,这就决定了进行土壤普查是一个从地表向下延伸的过程,而不局限于我们看到的地表,因此土壤普查所做的工作也超出我们的想象。

“为什么要做土壤普查?土壤普查干什么?”谭文峰向在座的同学们抛出疑问,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自己参与土壤“三普”的经历向同学们解释土壤普查重要意义,以及土壤普查对象、内容。他表示,“种子是‘卡脖子’,耕地是‘命根子’”,土壤作为食物之源,也是人类健康之源,因此至关重要。土壤普查的目的就是查明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土壤普查的普查对象是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普查内容为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等。“只有摸清土壤‘家底’,才可能为合理高效利用提供支撑,否则无从谈起。”谭文峰强调。

谭文峰详细介绍土壤“三普”时间安排:“按照普查工作‘时间表’,2022年湖北省在天门启动普查试点,目前已经进入成果汇总阶段。2023年到2024年,在全省全面开展普查。2025年,进行成果汇总、验收、总结,届时将会建成省级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形成全省耕地质量报告和全省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等文字成果、数据成果和图件成果。”他表示,土壤“三普”特别是在湖北省土壤普查过程中,我们学校众多师生、校友参与其中,贡献了智慧力量。“资环学院是湖北省土壤‘三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有国家级‘三普’专家3人,湖北省‘三普’专家15人,其中包括技术专家组组长1人,外业调查、成果汇总组组长2人”,这些数据表明学院可以大有作为。

“土壤普查过程中,怎么选择土壤剖面采样点呢?”谭文峰的介绍引起现场同学的兴趣,大家提问交流。面对2022级植物营养学专业高雪伟同学的问题,谭文峰说到:“选择合适采样点是土壤普查的重要环节,我们一般是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数据确定大致范围,然后利用遥感卫星技术将范围逐步缩小,最后实地勘察其是否具有代表性。需要注意的是,剖面挖掘要选择在受人为扰动程度小的地点。”

2022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黄一鸣同学说道:“您刚提到天门市是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城市,为什么选择天门呢?”谭文峰细心讲解:“天门市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低山丘陵平原等地形,比较全面;二是南北面母质特性差异比较明确;三是具有较好的农业、经济条件和基础。”

活动最后,谭文峰说道:“‘三普’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工作让我们能更好地完成‘双碳’战略目标、环境污染修复、耕地质量提升等工作。土是生命之源,希望大家认识土壤,了解土壤,发自内心的珍惜爱惜脚下的土地。”

审核人 熊海林

责任编辑:蒋朝常 王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