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团快报 > 正文

青年科学家面对面:师生共话中国碳汇未来

核心提示: 3月9日下午,“青年科学家面对面”师生交流科研活动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5室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蔡鹏、孟冉、孙燕与同学们携手共话科研进展,展望中国碳汇未来。

蔡鹏与同学们交流互动(贾梦瑶 摄)

活动现场(通讯员 贾梦瑶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龚艾琪)3月9日下午,由青年联合会、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青年科学家面对面”师生交流科研活动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5室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蔡鹏、孟冉、孙燕与同学们携手共话科研进展,展望中国碳汇未来。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全球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达成这一目标亟需一批新理论支撑。土壤作为巨大的碳库,与大气进行二氧化碳交换的效率是人为排放的十倍以上”,蔡鹏谈到,土壤中的有机碳问题不容忽视,他向同学们一一介绍土壤腐殖质理论、微生物碳泵理论、连续体模型和矿物碳泵理论,并表示他的课题组正在进行矿物碳泵理论的验证工作。蔡鹏说,目前他们工作进展顺利,已提出了土壤生物膜界面形成机制,拟研究矿物结合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微生物的胞外作用,他呼吁不同课题组的学生合作共赢,“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围绕“双碳”这一国家战略,孙燕、孟冉结合个人研究给出了建议。“how to keep the world green”是孙燕的核心关注点,她从生物入侵理论着手,保护当地植物,研究入侵物种进而减少带来的经济损失。孟冉表示,不同的思想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碳核算是实现‘双碳’的前提,而陆地生态系统碳核算的不确定性很大。”孟冉谈到,遥感技术可以精确监测森林资源动态过程。从国家尺度上看,森林生态遥感是构建统一的国家陆地碳汇观测体系关键技术之一;从区域尺度上看,森林生态遥感可以识别重要的碳汇关键带,进行固碳增汇示范。此外,二人联合研究还发现,具有入侵种的场地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更容易着火,这对于国家森林碳汇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

交流环节,同学们提问踊跃。“是否存在入侵微生物呢?可否考虑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去抑制入侵物种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张倩倩问道。“可以肯定的是,确实存在入侵微生物。以一种入侵物种对抗另一种入侵物种,即生物防治,可以用来治理入侵物种”,孙燕回答,同时又补充到:“生物防治也存在缺陷,实验周期很长,需要完善的实验方案,许多学者们实验持续时间都是十年以上。”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张铭问道:“为什么入侵物种会引发森林火灾呢?”孙燕与孟冉先是总结了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的一般规律,即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量越高;然后点出特殊情况(如物种入侵)会使得生物量降低。孙燕强调有时事实会与传统的想法相悖,并表示目前尚不明确其中的机制。

围绕实现“双碳”目标,蔡鹏最后强调创新是关键,他鼓励同学们在做科研时发扬创新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人:杨扬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