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举办全国翻译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

核心提示: 12月10日至11日,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翻译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于线上举行。29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翻译学科的新使命及翻译教材建设的新发展进行深入研讨,3000余人在线参加会议。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甘小丫 张亚男)12月10日至11日,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和《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翻译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29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翻译学科的新使命及翻译教材建设的新发展进行深入研讨,3000余人以在线方式参加会议。

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刘军平,《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枫,我校副校长青平分别代表三家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青平强调,教材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翻译教材建设应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教材是学科知识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体现。学校主办本次会议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为全国翻译教材的编写者、出版者、研究者搭建一个教材建设与评估的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全国翻译教材建设,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刘军平简要回顾了湖北省翻译实践、教学和研究的历史成就,阐述了教材编写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个人学术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教材编写必须将“以译立人、文以载道”作为首要原则;应该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体现因材施编的原则。杨枫认为,教材是国家事权,教材是教育的基础,决定了一代人的语言能力、知识素养和文化基础。在外语教育体系中,翻译学科专业比较丰富齐全,涉及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个层次和类型,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流派与体系等关系上错综复杂。因此,翻译教材在编写、使用和评估中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文化性和适应性等值得总结和研究。《当代外语研究》将开辟专栏,集中反映这次开创性学术盛会的成果。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穆雷作为特邀嘉宾分别作了题为《关于新时期翻译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翻译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理论研究》的主旨报告。许钧表示,首届翻译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充分说明学界对翻译教材的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这次会议由高校、翻译行业协会和学术出版机构联合主办,堪称最佳组合。在当下,翻译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之急需。教材建设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翻译人才的分类、分级培养势在必行。与此对应,应注重教材体系的层次性、系统性和衔接性。翻译教材编写必须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开展,必须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穆雷在汇报中就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类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理论指导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她对比了2009年版《翻译学概论》与即将出版的新版之间、《翻译学概论》与《翻译概论》之间的异同,不同的读者对象、内容编排、思考题和延伸阅读等体现出不同的编写理念。实践类教材编写也要有理论支撑,充分利用口笔译量表等研究成果。

随后,复旦大学教授陶友兰、南京大学教授刘云虹、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树槐、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彭萍、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岳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许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王华树、武汉大学副教授黄敏、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覃江华等9位专家依次开展主旨报告。报告涉及中国翻译教材研究近40年的现状与展望,翻译教材编写、使用与课程思政,中国汉英翻译教材的发展、编制与评价,翻译实践类教材编写理念与原则,产教融合背景下与市场无缝对接的翻译教材编写经验,法律翻译教材编写中的文本选择、文体把握与术语翻译,新时代翻译技术教材编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LKSP口译能力构成模型的口译教材评估,融媒体时代同声传译教材开发策略等前沿主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许明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蓝红军、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金树、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耿强、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王少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张峻峰等学界知名专家主持论坛发言。

闭幕式上,黑龙江大学教授冯莉对10日晚举行的分论坛进行了总结点评。她强调,翻译教材编写需要与时俱进,以最近研发的翻译能力量表等多项标准为参照。湖北大学教授杨元刚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有利于提高新时期翻译教材的编写质量,建立共生共荣的高校学术命运共同体。高校应该秉持翻译教材编写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新时期翻译教材建设。覃江华指出,翻译教材建设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放办学,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翻译人才培养。覃江华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成果分享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借此机会建立翻译教材研究学术共同体,共同推动翻译教材建设,服务于卓越人才培养、“三大体系”建设,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审核人:覃江华

责任编辑:蒋朝常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