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校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迎接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

核心提示: 今年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9周年。近日,本禹志愿服务队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重温嘱托、砥砺前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石径 李凡)今年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9周年。近日,本禹志愿服务队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重温嘱托、砥砺前行。

深入社区 共同缔造美好社区

废旧材料与花花草草相映成趣。在洪山区狮子山街道玫瑰湾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门前,充满浪漫与环保特色的花境让不少居民的驻足观看,更是吸引了许多小朋友们玩耍嬉戏。

从11月21日开始,在园艺林学学院何燕红副教授的指导下,张瑜服务队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缔造”了一片玫瑰园。“在建设过程中,社区提供物资保障、学院提供苗木支持、学生志愿者提供设计方案、社区居民出物出力,玫瑰园是社区居民与学校志愿者们共同的心血”何燕红说。

小朋友为墙面涂鸦,社区党员协助砌墙做砖,志愿者种植植物,花境建设现场便是“共同缔造”理念的展现。未来,社区会邀请居民认领绿地,让居民守护好属于自己的花草,维护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

张瑜服务队在玫瑰湾社区开展社区花境共同缔造 (摄影 栾瑷林)1

张瑜服务队在玫瑰湾社区开展社区花境共同缔造 (摄影 栾瑷林)2

“张瑜服务队”志愿者在玫瑰湾社区开展社区花境“共同缔造” (学通社记者 栾瑷林 摄)

在洪山区文明办的支持下,张瑜服务队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施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双站长制”。在玫瑰湾社区书记刘玺担任站长的同时,社区还聘任张瑜服务队指导老师何寿鹏担任第二站长,共同打造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进一步打造社区志愿服务阵地。何寿鹏介绍,“志愿者发挥专业所长,深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在缓解社区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

依托团中央“共创美好社区——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行动首批试点”等项目支持,各学院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文法学院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结对华农东社区的困境老人,开展入户探访,为孤寡老人开展心理疏导和日常陪伴,带去了温暖和关怀。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科一家人”志愿服务队聚焦社区“一老一小”人群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科普活动,创新使用互联网手段,让B站、线上公众号、在线课堂等成为知识科普的重要补充,打破空间限制,建设起线上志愿服务活动阵地。红马甲志愿服务队队长黎姿表示,“趁着青春,去做有意义的事,将温暖播种,将温暖传递,一起去成为温暖人心的那一抹‘红’”。

交流学习 共同讲好青春故事

12月2日至3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的中非青年志愿服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凝聚青年志愿服务力量,构建中非发展伙伴关系”。学校本禹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王石径和来自40个国家、国际组织的200余名中外青年代表共同参加活动。在论坛平行会议讨论中,中非各界青年代表围绕社区志愿服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与减贫等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了合作意向。

本禹志愿服务队参与中非青年志愿服务论坛在线交流 (摄影 王石径)

本禹志愿服务队参与中非青年志愿服务论坛在线交流 (通讯员 王石径 供图)

12月3日至4日,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22年志愿服务(济南)交流会以直播形式举办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享交流会,我校获得全国金奖的两个志愿服务项目受邀参加活动。在青春志愿守护奔腾江河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享交流会中,“‘一江碧水向东流’——共筑守护长江‘命运共同体’”项目骨干志愿者、动医2002班本科生吴庭微讲述了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用科技志愿服务力量助力长江生态改善的故事。

在关爱少年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享交流会中,“‘玩转科学’点亮黔山娃的科学梦”项目负责人、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郭子鸣分享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扎根黔山开展自然科学教育的志愿服务工作。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石新明、上海海洋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张祖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晓红等点评嘉宾对我校志愿服务项目予以充分肯定。

郭子鸣直播分享“‘玩转科学’点亮黔山娃的科学梦”项目 (摄影 王啸怡)

郭子鸣同学线上分享“‘玩转科学’点亮黔山娃的科学梦”项目 (通讯员 王啸怡 供图)

11月至12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主任张强、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蒲清平做客狮子山公益讲堂,分别围绕新时代中国国际志愿服务发展前瞻、新时代志愿服务理念及项目培育等主题,面向全校团支部公益委员、志愿者骨干授课,为志愿服务团队发展充电蓄能。

北京师范大学张强教授与我校志愿者交流国际志愿服务发展前瞻(摄影 吴尚岐)

北京师范大学张强教授与我校志愿者交流国际志愿服务发展前瞻(通讯员 吴尚岐 供图)

从11月起,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展在学生综合服务楼一楼展厅展出,展览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分12个板块展出了志愿者在实践中的所思所行所悟。志愿者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科技支农、科普宣传,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咨询、环保宣教。观展同学们在参观学习中坚定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展线上线下同步展览(摄影 蒙泳妍)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展线上线下同步展览(通讯员 蒙泳妍 摄)

12月起,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助农志愿情,兴农创业行”等7场志愿服务分享会开展云端分享。“我们希望可以成为连接中外沟通的桥梁,让文化传播走完‘最后一公里’”。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谢昀倍在分享时表示,“筑文化桥,圆世界梦”国际志愿服务项目致力开拓山区学生国际文化交流视野,在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志愿者整合国际文化资源,组织中外志愿者面向山区学生开展线上文化交流以及线下文化实践活动。迄今为止,七位外籍志愿者与三十余名中国志愿者组织了七期线上交流课堂,带着山区孩子学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知识。

抗击疫情 共同守护狮山安宁

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在疫情封控期间,各学院在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组织志愿者为封控楼栋的同学们解决困难、保障生活,用最快速度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共同守护狮山安宁。暂时的“静”下来、“慢”下来,是为了以最短时间重新“动”起来、“活”起来。

“6B同学现在可以下来领普通餐了,5楼的同学请做好准备!”11月29日一大早,水产1904班金庆钊作为临时负责人,便在荟园10栋的志愿者群提醒大家有序集合下来帮助同学们领取早餐在这天晚上,金庆钊在统计完楼栋所有同学准确的用餐数量和需求后,已近深夜1点。

工学院刘东东同学为楼栋同学送餐(工学院供图)

工学院志愿者刘东东同学为楼栋同学送餐(工学院 供图)

“冬雨生寒,抱团取暖。”信管2002班的高源在楼栋封控后,一边坚持在长江雨课堂平台按时到课听讲并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一边利用空余时间承担四楼A座的早、中、晚三餐配送任务。“急难险重见担当”,他说,虽然现在是“慢下来”,但是可以先把自己坚定的信心“热起来”,缓解我们个人的紧张情绪,再用尽自己所能、为同学服务的“动起来”,带动我们宿舍乃至楼栋的同学“团结成一块钢铁”,齐心协力把病毒“赶出来”。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所在荟八649宿舍成员全员参与送餐志愿服务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供图)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所在荟八649宿舍成员全员参与送餐志愿服务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有肉包,有花卷,有蛋奶,还有奶黄包!”公共管理学院行管1901班的普忠泽铧“如数家珍”,他正通过微信视频给外地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早餐。一开始接到封控通知时,他所在寝室有三个同学正在图书馆紧张备战考研,他们坦言说,感到有一些担忧和焦虑情绪。“没想到学校在特殊时期,还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餐食,这下能心无旁骛投入学习了,我觉得只要心沉下来、静下来,有了充沛的生活保障和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寝室也能成为我的‘新作战室’。”土规1901班倪肖奇同学说道。

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同学在协助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摄影 劳奕璇)

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同学在协助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通讯员 劳奕璇 摄)

楼栋里的同学,不管相互间是熟悉还是陌生,大家其实早已把志愿者发放餐食、清理垃圾、引导排队做核酸、收发圈存的饭卡这些“微小的事情”看在了眼里。在一次垃圾清理中,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1901班的王曦偶然发现有同学在垃圾袋上贴了“辛苦啦”的字条,这让他深受感动、倍增干劲,“只有亲身服务同学,我才明白那一声‘谢谢’有多么温暖人心!”

一批批华农青年志愿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切嘱托,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青春梦想、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华农青年的使命担当。

审核人:吕瑞凯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