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我这十年】廖长喜:十年“食光”烹制舌尖上的幸福

核心提示: 我校饮食服务中心厨师长廖长喜,用自己十年的美好时光,换来师生的美好“食光”。十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任劳仼怨,以饱满的热情烹制师生舌尖上的幸福。

【编者按】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这十年,也是学校奋发有为、锐意革新、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十年,是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重要十年。即日起,校新闻中心将选取部分学校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奋斗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媒体推出【我这十年】系列报道,通过烛照个人的“小切片”,展现学校发展的“大历史”。凝望“我这十年”旨在汲取前行的动力和养分,让我们重新整理思绪,从一个新起点奔向下一个新起点,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999年10月,我来到华农工作,先后在6个食堂担任厨师,有幸见证了学校饮食服务的发展变化。近十年,餐饮服务提档升级像是按下了“快进键”,将至退休之龄的我快跟不上“节奏”了。

6.廖长喜展示营养膳食。后保部供图

竹苑二楼厨师长廖长喜

前厅后厨环境大变样

刚来时,烧火做饭用的是煤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后厨的地面上经常沾满黑脚印,既不美观,也不卫生。后来,燃料改为柴油,少了泥灰“侵扰”,操作间清爽多了,但没能逃脱烟熏的困扰,师傅们经常呛得眼泪流。十年来,学校各个食堂都通上了天然气,有了清洁能源加持,后厨更亮堂了,空气也好多了。再往后,有些生产环节还用上了电能,2015年学校建成了食品配送中心,在智能化蒸饭间,淘米、加水、蒸饭,一切步骤都是自动化运行,这边生米进去,那边熟饭就出来了。嚯,这种新鲜玩意儿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真是“活久见”!

后厨升级迭代的同时,餐厅环境也在悄然改变。自2014年起,学校一年更新一个食堂,所有食堂均旧貌换新颜。现在,桃园建成了智慧食堂,一楼餐厅呈现出更精美、更有书卷气的装修风貌,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就餐,还可以喝茶聊天、交流研讨。荟园食堂也是常进常新,不断调整空间布局,更新餐桌餐椅,为师生提供更宽敞、更明亮的就餐环境。竹苑、橘园、博园、梦泽园等食堂也修葺一新,一流就餐环境与一流大学建设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2.修葺一新的桃园食堂一楼餐厅(匡敏摄) 拷贝

焕然一新的桃园食堂一楼餐厅(匡敏 摄) 

饮食安全、营养、美味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硬件”的升级让我们有了更多心思钻研菜品,不断满足师生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前,食堂的菜品以湖北本地菜为主,大家能吃饱,但不见得能吃好。为了照顾来自不同地区师生的口味,我们不断学习钻研,开发新菜品。

有一次,我在路上听到一位青岛的姑娘说想吃家乡的茄汁菊花鱼了,这种乡绪我非常理解。转天,我就开始研究这道菜。茄汁菊花鱼的成菜要求是形象逼真,外酥里嫩,酸甜合口,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底。刚开始,我经常“翻车”,不是刀功不到位,就是火候掌握不好,或者茄汁烧不好,后来我请教师傅,与同行交流,反复琢磨,反复练习,只为能让同学们吃到地道家乡味。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终于能很好地烹制这道菜。去年,还因此获得“厚勤·匠心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

2.廖长喜烹制的茄汁菊花鱼.(廖长喜供图)jpg

廖长喜烹制的茄汁菊花鱼

我深知,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并非一两道菜能解决的,先进的运营理念才是关键。2012年,学校派我到东北一所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交流学习,在那里我学到了面食加工技艺;2017年,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承接了教育部食堂的餐饮服务,中心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服务团队赴北京工作,在那里我又学到不少新技能。一边走出去,一边引进来,这些年,学校不仅上新了各式各样新菜品,还引进了各地特色小吃档口。如今,东北饺子、广西螺蛳粉、新疆拉条子、陕西臊子面……各类风味小吃一应俱全;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应有尽有,不出华农校门,师生就能吃到天南海北的美食。

5.菠菜面-后保部供图

菠菜面

进入新时代,师生的饮食观念也在悄然改变,大家不仅要营养美味,还讲究膳食均衡。为此,我们也花了不少心思。选购食材,我们只找大厂商,确保肉、蛋、奶、水果、蔬菜全年供应,保障师生一年四季都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烹制过程中,我们注重低盐、低油、低糖,尽量释放出新鲜食材的原汁原味,最大限度不让营养流失……这些年,我们的饮食服务随着饮食观念变化持续调整,师生们吃得放心,我们才能工作的舒心。

IMG_8187 拷贝

袅袅烟火气 最抚师生心(晏华华摄)

学生饮食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听饮食服务中心乔娟主任说,这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规定。国家有号召,咱得有行动。2013年,我们学习凝练,推出了“6T实务管理”法,即天天安防、天天整理、天天清洁、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和天天教育。有了好制度,工作才能不走样。每天,我们的职工上岗必须佩戴口罩,穿戴整洁,严格晨检,每天清扫后厨,定期消杀。洗菜时,我们要给水里投放食盐和小苏打,最大限度地保证食材清洁。每天的所有菜品都要留样48小时,可以拍着胸脯说,经我之手的每道菜都经得起检验。

扛起咱饮食人的担当

一日三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我所在的竹苑,每周菜谱不重样,这背后,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定制菜谱、研究烹饪方法。在大家都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们还在想着如何搭配;节假日、周末,人们在放松、休闲的时候,我们还在试做菜品。做厨师,虽然没有节假日,还经常在高温的炉火旁炙烤,但我认为我们的付出值得。

2021年,几栋学生宿舍因疫情隔离管控,我们凌晨收到消息,师傅们通宵备餐,在保障正常供餐同时,每顿还要准备1000多份盒饭,按时按点送到学生宿舍,尽管困难重重,我们做到了。共克时艰,咱饮食人当然不能“掉链子”。

8.工作人员给封控楼栋送盒饭-后保部供图

工作人员给封控楼栋送盒饭

十年来,校园换了光景。我见到一幢幢实验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校园主干道平坦宽敞,一处处广场花园鸟语花香,我们职工也搬进了温馨舒适的后勤家园。生活条件改善,让我也能在业余时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些年我学会了笛子、萨克斯和口琴,不谦虚地说,我吹得比唱得好听,还经常与大学生艺术团和笛箫协会的同学们交流切磋呢,他们教我乐器技法,我和他们谈心聊天,大家其乐融融。后来我才知道,学校大力倡导“三全育人”,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全员育人”一份子,这是我莫的荣幸和最大的鼓励。

3.廖长喜(右)获得“厚勤·匠心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后保部供图

廖长喜(右)获得“厚勤·匠心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以上图片无特别标注均由后保部供图

柴米油盐酱醋茶,折射校园新变化。从一名帮厨成长到厨师长,我抚慰过万千师生的胃,也带了不少徒弟,我们一起见证了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成长为湖北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伙食专业部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副秘书长单位,2个食堂获得中国“百家好食堂”,3个食堂获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1个食堂获武汉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A级单位……

这些年,我工作在华农,生活在华农,感受到了相亲相爱和谐共处的氛围,我的身心早已与学校融为一体。每天,备上一桌可口的饭菜,犒劳辛苦工作学习的师生,幸福涌上大家的舌尖,满足涌上我的心尖。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通讯员晏华华 马文强  审核人 吴义生)

【简介】

廖长喜,男,汉族,现年60岁。

1999年10月1日到我校饮食服务中心工作,先后在老教工食堂、桃园一楼、东北饺子王、西苑餐厅、荟园二楼工作,现任竹苑二楼红案班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任劳仼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多次被评为“后勤集团先进个人”和“饮食中心先进个人”,2021年评获后保部“匠心”人物。

责任编辑:晏华华 曹钟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