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共抓大保护,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

核心提示: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的总基调、大前提。近日,湖北日报记者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俊飚教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访谈嘉宾 张俊飚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记者:“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的总基调、大前提。坐拥最长长江岸线,身处“中部粮仓”和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湖北是如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

张俊飚: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根本遵循,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了三次座谈会,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一以贯之的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明晰地为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指明方向和路径。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在长江、汉江两岸平原分布着众多大小湖泊,故以“千湖之省”著称,这既反映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在湖北地段的丰沛性和充裕性,奠定了水资源支撑下“中部粮仓”的优势地位,也彰显了水资源空间配置中对外输出的内在能力。在这样的“有水、多水”的资源特征下,也蕴含着如何“护水、用水、享水”的行为态度,构建人与水、人类与自然、生产生活与生态等主客体之间的良好关系。湖北处于长江之腰,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扛起重大使命,瞄准生态痛点,湖北打出标本兼治“组合拳”,以非常之举展现了生态大省的特殊责任。其一,坚决抓好长江大保护,围绕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双十”工程和“新双十”行动,“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取缔各类码头1810个,腾退长江岸线149.8公里,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其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其三,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并投入运营,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

从坚持流域水资源环境治理,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到实施沿江全线环境污染整治,着力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再到实施最严长江禁渔禁捕工作,着力修复恢复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湖北聚力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仅让长江生态环境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明显变化,也推动着长江大保护事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阔步迈进,经济发展“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攀升。今天的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展现了“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生态美景。

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深刻阐明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在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怎么干的深刻作答中,我们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张俊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牢记“国之大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湖北贡献。

强调系统性,统筹规划,稳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都应该也必须有推动自身发展的意愿,这无可厚非,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虽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漫长的江河岸线、散落的湖泊分布和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水平,使得湖北必须从高位思考、远处着眼。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编制实施了《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了“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等5个专项规划,同时对已出台的湖泊、湿地、饮用水源地等规划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构建了“1+5+N”的规划体系。这种系统性的设计和统筹性的谋划,成为指导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重要指针和根本遵循。

注重多元协同,合力推进,共谋发展。我省制定和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上级与下级、政府与企业、组织与个人等各类主体力量,积极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面共思同谋、齐心协力,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政府、企业、个人等主体,从不同维度出谋划策和贡献力量。如兴发集团积极作为,唱响了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经”;个人参与的巡岸护堤、监管捕钓、捡拾垃圾的民间志愿者比比皆是;民间社会组织多种方式参与水生态修复的行为时有所见。这种多元协同、合力推进、共谋发展的做法,彰显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功成不必在我”的个体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群体意识。

聚焦“高质量发展”,找准新路子,塑造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彼此是辩证统一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不搞大开发也不是不要开发,而是要探索推动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在生态环境“危”中发现经济发展的“机”,在“分歧”中把握“共性”,使长江流域的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长江经济带正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使“四化同步”的频调更加一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更绿、含金量更高

记者:湖北江河湖库众多,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四化同步取得新进展”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先行区要实现的“六新目标”之一,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扎实推进。这充分体现了流域综合治理在湖北发展中的重要性。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是基于怎样的现实考量?与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有何内在关联?

张俊飚:湖北江河湖泊勾连纵横,具有发达的水系网络,但也时常出现因水而灾的水患现象。这就需要扬利抑弊,运用系统思维并采取综合性措施,持续推进江河湖库四水共治,调水用水协调发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使“四化同步”的频调更加一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更绿、含金量更高。

一是推进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从宏观整体的空间维度出发,基于长江流域构建功能有所区分、板块相互依撑、发展协调共进的良性格局。从现实来看,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湖北的全境全域都属于长江流域的核心范围,湖北的发展就是流域的发展,流域的环境也支撑了湖北的发展。这就需要全省统筹,将长江、汉江和清江的一级流域发展协同整合,将各个二级流域勾连成面,形成上下一体思维和全域“共抓”理念。

二是流域上的结点能够点线共面,在互依互靠、协同发展中形成整体优势。从地市州的板块来看,不管是长江平原的宜荆荆孝咸,还是鄂西北区域的襄十随和鄂东地区的鄂黄黄以及核心城市的省会大武汉,无不处在各级流域上的重要位置,他们都成就了一方水土,较好地实现了地域发展,但要形成更具张力的恢宏气势,就需要建构起结点互连的点线面大发展格局,在分工协作中各展优势、发展共进。

三是流域的生态环境属性和经济社会特征,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土壤。如果流域环境治理不好,表面看是对农业、工业等产业发展的不利,深层次看则是对城镇化和信息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阻滞。这就需要强化流域的综合治理,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构建有利于各个地域主体、各个结点单元组织良性互动的共事平台,通过共谋方略、共商良策,协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水平,着力创造“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环境氛围。

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既要体现流域地理上的“空间”思维,也要彰显“综合治理”中的“系统”观念,还要关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节水”意识以及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两手”作用,这样才能形成流域良好生态经济环境基础,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才能在“节水优先”和“空间均衡”中,处理好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在“系统治理”和“两手发力”中,规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各自为战,将“优先、均衡、系统”的各个理念和“节水、治理”的各类行为统一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思想上来,实现湖北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209/30/content_192748.html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