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荆楚行】经济管理学院师生赴湖北三地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核心提示: 7月18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颜廷武教授一行赴湖北省孝感市、荆州市和黄冈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雅姿 陈思钰 李子怡)7月18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颜廷武教授一行25人赴湖北省孝感市、荆州市和黄冈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正式调研开展之前,调研人员与县(市)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村委会等进行前期对接,对即将开展的调研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调研团队以典型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走访24镇、42村,对1050余户农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研获取了丰富的案例材料,积累了详实的一手数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经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做好“机械化”文章 赋能高质量发展

农机一响,种地不慌。60多年前,一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描绘出现代农业的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进入快车道,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7月20日,黄冈调研分队在花桥镇开展实地调研时了解到,花桥镇户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耕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下彭村支部书记兰一书向调研团队介绍,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镇政府、村委会协同出力,帮助大龄小户的农户将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近年来,下彭村已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种植,无人机播种、无人机施肥和无人机撒药也被广泛采纳。“铆足干劲,跑出农业机械化的‘加速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才能让我们花桥镇的每一寸土地在科技的推动下,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兰一书如是说。

在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下彭村村民兰田玉累计转入了400余亩水田,成为了花桥镇实打实的“种粮大户”。种植规模扩大了,如何广开粮食销路、实现进一步增收呢?

以村民兰田玉为代表的农户们加入了武穴市绿康再生稻产销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种粮大户”牵头,培育出了农产品品牌“一尖香”,并进行了绿色农产品安全质量认证。该稻米品牌成立后,粮食售卖单价显著提升,农业经营性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绿油油的水稻田生机勃勃,现代化农机整齐陈列,绘就出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机械化是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现代科技为花桥镇农业生产赋予了活力,为实现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调研团队在这里不仅了解到当地基本的农业生产情况,更体会到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真正涵义。

人居环境“大整治” 乡村振兴“绘新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实现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咱村里头安排了保洁员按时清扫垃圾,收费也不贵,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都得到及时处理。村子变得干净整洁,空气好、环境美,鸟语花香的,儿子要接我去城里养老都不想去咯!”公安县甘家厂乡炊皮山村村民罗安贵向荆州调研分队队员说道。

说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沿国、省道进入荆州市公安县,道路两旁民居白墙黛瓦、花团锦簇,驿站、健康步道串珠成线,一村一景,村村亮彩。罗安贵的一番话语,不仅道出了公安全县村民的心声,也展现出了该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

在荆州市公安县,调研人员先后赴埠河镇、麻豪口镇、甘家厂乡等地开展走访调查。各村镇均以乡村宜居为目标,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通过绿化景观打造,着力建设富美乡村。调研队去到的六个行政村均建立了生活垃圾收费制、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家家户户门口均放置了垃圾桶,并通过村集体安排专人进行清扫、转运等,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例如,甘家厂乡东升村以建设“生态东升”为引领,围绕村级主干道、居民点、沟渠为整治对象,投入资金20余万元,清理垃圾400立方、清理沟渠3公里,购买垃圾桶400个,修建公厕1座、垃圾收集屋1间,实施户厕改造420座。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成立16人的保洁队伍,定期开展村级保洁。埠河镇天心眼村则按照“美化、亮化、净化、绿化、文化”的理念,致力打造“小而精致、小而洁净、小而宜居”的特色村庄,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

藕池镇幸福村村民雷运发是村里雇用的保洁专员之一,负责每日清运垃圾桶和公共区域的日常保洁,“村里每年给我开五万元工资,垃圾治理收费之后我家里的生活更宽裕了,村里的环境也改善了许多,一举两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系着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幅“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新时代长卷正光耀荆楚、灵动中国。

三产融合齐步走 “融出”发展新动能

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相关顶层设计,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在多方发力下,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路径愈发清晰,战略实施的抓手愈发明确,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态势。

云梦县沙河乡因地制宜、系统谋划、持续打造,坚持将生活、文化、产业、旅游等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之中。7月20日上午,孝感调研分队在开展调查时了解到,由于地势低洼,种田不便和出行困难是困扰云梦县沙河乡伍湖村村民多年的难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民陈新红于2015年回乡创办了梦辰泽生态有限公司,发展稻虾共作,年产小龙虾70多万斤、有机稻300万斤,综合产值2000多万元。还发起建立云梦县虾香米产业协会,注册“云梦虾香米”“伍湖虾”等地理商标,形成“公司+产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带动全县发展稻虾共作2.5万亩。

村民陈新红和秦彪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6800余亩村内闲置耕地,每年支付农民租金400余万元,吸纳村民用工20000多人次,就业增收200余万元。“我就想带着大伙一起干,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让咱们村民都变成‘股民’,增强幸福生活的‘新动能’。”陈新红说道。

此外,陈新红、秦彪还建设了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伍湖四海生态园,发展实力产业,建设和美乡村,开发农业观光园与民俗餐饮,致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就地创业、增收致富。

彩虹大道、春草园、梦辰泽、漫月书屋、时节农道、采摘乐园……调研成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21级博士生魏梦升感慨道:“眼下的伍湖可谓是‘人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画中’。三产融合发展,不仅留得住乡愁,更引来八方游客,也为当地的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注入了动力。”

据悉,本次调研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乡村产业兴旺科技支撑的体制机制研究”为依托,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问题,于7月18日至29日在湖北省6个县市开展调研工作。

审核人:颜廷武

责任编辑:王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