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三全育人”巡礼】水产学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 弘扬“从游”育人文化

核心提示: 水产学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从全员化“群游”、全程化“同游”、全方面“广游”维度不断完善育人体系,用“从游”学科特色文化丰富育人内涵,创新育人载体,构建育人格局,促进师生融乐,以期实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教育效果。

水产学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从全员化“群游”、全程化“同游”、全方面“广游”维度不断完善育人体系,用“从游”学科特色文化丰富育人内涵,创新育人载体,构建育人格局,促进师生融乐,以期实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教育效果。

全员化“群游”,形成育人新合力

水产学院举办从游杯师生融乐体育赛事已有17年之久,“马徐发老师不仅篮球、排球打得好,当年踢足球也是很厉害的!同学们都记忆犹新。”2008级毕业生刘汝鹏在回访母校时激动地说道。水产学院始终秉承着师生群游、共同成长的从游育人理念,持续推进体育育人,让师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马徐发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和同学们交流(水产学院供图)

马徐发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和同学们交流(水产学院 供图)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谓之“从游”。水产学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企业班主任制度,为本科新生和新生班级配备本科生导师和企业班主任,实现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从游导师全覆盖,构建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班主任、企业班主任为主体的思政队伍体系,形成全员“群游”育人新合力,将导学业、导规划、导人生融入日常,传统意义的传帮带在从游中赋予了新的内涵。

王春芳教授(左二)和余丽琴副教授(右)指导学生微观造景(赵萍 摄)

王春芳教授(左二)和余丽琴副教授(右)指导学生微观造景(通讯员 赵萍 摄)

水产养殖学1804班黄敏在从游沙龙中回忆道,“当时抱着对科研的兴趣找到王春芳老师,从SRF项目到学院从游学业计划结项,再到发表科研文章,师兄师姐和老师们从最开始的手把手教我,到后面让我独立完成项目,我从从游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学院从游学业计划加强了师生在科研和生活上的全方位互动,旨在培养勤思、善学、创新的新型水产人才。

党团共建,强化组织力量。学院实施党建“三级联创四层带领”工作模式,大学生党总支思政工作创优、党支部班级建设创优、党小组专项工作创优,党员带领新生班级、学生寝室、三难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坚持党建带团建、互促共建,建立大学生党支部教师党员联系人制度和红色导师制度,为每个研究生党支部配备教师党建指导联系人,为新生配备红色导师,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和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

全程化“同游”,拓宽育人新载体

渔文化节中两位同学正在交流造景思路 (孙一享 摄)

渔文化节中两位同学正在交流造景思路 (通讯员 孙一享 摄)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特色,以两季三节、渔文化节和社会实践为契机和载体,践行“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实现师生同游、生生同游、师师同游。

杨学芬副教授(中)教授新生织网(水产学院供图)

杨学芬副教授(中)教授新生织网(水产学院 供图)

迎新季的水产基地池塘边,由学生策划、老师指导,面向新生开展的水族景观创作的学科特色体验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负责水族造景专业课的王春芳教授每年都会在迎新季和渔文化节中指导学生水族造景活动,利用学校“金种子”计划面向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微景观创作课程。

“学生能够在景观造设时主动思考如何布景、反复动手实践。学生的宏观思维、微观设计和细节处理都会在最终的作品中呈现。和同学们交流会发现大家不同的创作思路,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是王老师多年来授课和育人的感悟,言语中充满着欣慰和对水族造景的热爱。

周琼教授(中)给社会实践团队讲解(周琼供图)

周琼教授(中)给社会实践团队讲解(水产学院 供图)

 

周琼教授担任水产学院渔业资源与环境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深入开展师生结对共建。周琼每年暑期都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知识守护长江生态,以实地帮扶助力渔民转型。’周老师2021年跟随学生实践团队赴江西鄱阳湖进行调研时对学生们说道。马徐发教授等教师扎根基层,以助力乡村发展为己任,为乡村荆楚行贡献力量,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一同践行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铮铮誓言。

“周琼老师在社会实践的时候会时不时和我们解读分析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向的政策,对党员同志要求则更高,不仅要了解政策,还应该要会讲、会宣传,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坚决不能做糊涂蛋。”水产养殖学1902班谢舒阳在实践总结中写到。

学院专业教师和红色导师都会在学生实践和生活中扮演着同游的重要角色,在生活中给予帮助,在实践中给予指导,将思想引领和实际帮扶有机融合,做学生的引路人。水产类2104班李嘉豪等同学受本科生导师李大鹏教授邀请,参加课题组组会,“将我们的专业放到当下,从推动世界发展角度,将一种使命感融入了水产人的生命价值。”是听完交流后的冯诚睿最深刻的感受。学院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坚持每月一交流、一打卡,运动场、实验室、食堂、宿舍都是老师和学生的同游场,营造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育人氛围。

全方位“广游”,构建育人新格局

筑牢课堂育人主渠道。落实学院党委有统筹、教工支部有计划、党员教师有方案的课程思政要求,近3年来立项校院两级课程思政项目42项,1项获校“对标争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创优项目立项建设。近年来入选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教学名师2人。大学生党性培育“微+”行动等3个项目入选省部级思政项目,获批学校“对标争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创优项目2项。曹小娟副教授表示,打造金课、创造名师工作室不仅是教学水平和课程资源的彰显和提升,也是提升教师荣誉感的有效途径,还是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更优质的教师。在思考将思政融入课堂时,更能够体会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殷殷嘱托和使命担当。

高坚教授做客从游学术沙龙(庞美琪 摄)

高坚教授做客从游学术沙龙(通讯员 庞美琪 摄)

构建科研育人新体系。学院以从游沙龙、水产讲坛、学术晚茶等学术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学术志趣、科研素养和科学精神,在活动中启发思维、拓宽视野。高坚教授是从游沙龙的常客,从科研到生活,从国内到国外,高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与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高坚教授每次的内容都会不一样,能感受到老师的侧重点,日本留学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当时也激发了我留学的兴趣,我暑假过后也将去北海道大学深造。”水产养殖学1703班赵清琰在毕业时和辅导员庄子梦说道。水产学院与国外多所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北海道大学等学校交流,促进学生国际视野的提升,提高全球胜任力。

丰富实践育人活载体。学院第83期大国民素质论坛在综合楼501举行,学生们阐述着运动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是水产类2003班贾承妤对篮球的热爱宣言。除此之外,学院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读精讲”活动、学生讲思政课竞赛,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鼓励学生深度思考,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水产学院将“从游杯”系列体育赛事、“水之心”心理情景剧、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作为载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作者系水产学院通讯员 蔡先锋 曹玉琼 审核人 向晋文)

责任编辑: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