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三全育人”巡礼】植科院:“耕读•问学+”赋能育人质效

核心提示: 作为“三全育人”试点单位,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以耕读文化为引领,以“问学+”模式改革为主线,不断蝶变出新、守正创新,不断拓展“三全育人”新边界。

【编者按】“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三全育人”是一件大事。近年来,学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形成了独具华农特色的“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育人新格局。日前,学校发布了“三全育人”理论研讨会的通知,南湖新闻网将系统梳理各个学院和部分职能部门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归纳他们的鲜活教材、生动样本,集结巡礼、以飨读者。

从“问学斋”“硕彦计划”“植科好笔记”“三田三早”到“红色三助”“党旗田野”“智慧农业”“硕果计划”“挑战21天”……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不断拓展“三全育人”新边界。

问学+党建引领,问学+师生融乐,问学+科研实践,问学+心理文化……

作为“三全育人”试点单位,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不断蝶变出新、守正创新,探索“耕读•问学+”育人新路径、新向度。

举旗定向:“为师生插上信仰的翅膀”

油菜收割时节,湖北宜昌市农科院枝江试验基地,“不同前茬直播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展示”现场观摩会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田野里的一面党旗格外引人瞩目,植科院副教授汪波带领党员师生一边开展科学测产,一边开展理论学习。

这是植科“党旗田野”行动的一个镜头,学院践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模式,完善教师支部与大学生支部结对机制,对接地方农科院(所),实施了该项行动。

高擎党旗,实际上为植科“三全育人”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三全育人”试点建设工作,提出着力培育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有浓郁家国情怀、“三农”情感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农科人才和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傅老讲思政【植科院记者 张彤摄】

傅廷栋院士讲授人生成长思政课

理想信念是一个大问题,植科在新生入学季即开始通过“大先生”为师生“插上信仰的翅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还是对家庭、对自己,我们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傅廷栋院士在2019年新生见面会上这样勉励青年学子。

1118院长见面会-全景【植科院新闻中心蔡昕炜 摄】

朱龙付院长等与同学们交流谈话(通讯员 蔡昕炜 摄)

学院还按照“五个到位”“七个有力”要求,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委委员与发展对象谈话制度、党政班子成员下班制度、班子成员与学生骨干谈话制度等,创新组织教育的形式与载体。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院还特别开展了“名师讲思政”系列活动、“大学生党员半月谈”和“狮山青年说”活动20余次,吴天祥、徐本禹等先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教师党员与学生结对的另一幕出现在“狮山有约”。“老师,您当时为什么选择学农?”“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做科研?”王满囷教授被前来“狮山有约”的覃莉雅等同学围住,他思索后回答道:“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最终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彭少兵老师讲话2

彭少兵教授与同学们交流谈心

不仅如此,学院还开展“红色三助”(助学、助研、助发展)活动,老师结对帮扶学生600余名,相关活动入选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案例。

植科院党委书记周雄说:“学院正努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耕读文化为引领,以‘问学+’模式改革为主线,立体构筑‘三全育人’纵向(全过程育人融会贯通)、横向(全方位育人协同联动)、竖向(全员育人聚合灵动)模式。”

师生融乐:“欢乐也是题中之义”

一颗嫩绿的植株前,姜道宏教授正带领同学们观察植株、了解实验进展,师生面带微笑的神情定格在这一瞬。

“三全育人”在师生融乐中愈发深入。“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是植保1905班朱亚萍对“红色三助”的认识。其实,她刚开始时,对于专业认识并不充分,甚至一度担心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姜道宏教授发现这个情况之后,主动与她交心谈心,用诸多毕业生案例为她答疑解惑。

微信图片_20220706103019

姜道宏教授与同学们一起观测植株实验情况(通讯员 陈志强 摄)

不止“红色三助”,若干多年来,“硕彦计划”“硕果计划”让一批优秀学子成长起来,该计划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将科学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课程是三全育人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渠道。“智慧农业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性复合人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专注……”谈及智慧农业,全国第一届智慧农业专业本科生罗光春这样说。如今,智慧农业以其前沿、高端、精进,牵引学科发展并逐渐成为植科“三全育人”中的重要载体。

合照【植科院新闻中心蒋丁澍摄】

“三田三早”实践课合影(通讯员 蒋丁澍 摄)

初夏时节,作物表型组平台内无人机轰鸣,室内高通量表型检测系统、单株作物生长检测系统、作物田间长势检测机器人“火力全开”……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智慧农业“生产大赛”,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期间,因故障原因耽误了2小时的库迪热提同学主动要求第二天继续过来参与无人机播种作业。这是智慧农业带给他们的惊喜和收获。

3智慧农业生产大赛决赛(高牧遥 摄)

“起飞!”(通讯员 高牧遥 摄)

“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更应该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谈及身为人师,鄢文豪教授在“狮山有约”中吐露了自己的看法。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更新知识,才能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这是一个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专业想法、人生目标、兴趣爱好,他们无所不谈。

“实现教学相长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并因材施教。”植科院副教授张振宇谈及“狮山有约”时表示,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走进学生群体,了解思想动态,开展好教育工作。

“硕彦计划”和“硕果计划”是植科的特色,近年来培养方案经过了修订和完善,旨在完善过程管理,进一步激活科研训练过程中的育人能量。“286期”是学院累计开展“问学斋”师生互动交流活动的次数,目前已经覆盖学生近万人次,将导师的科研经历和成长历程转化为育人资源。

以此为发端,学院连续五年开展“植科好笔记”和“挑战21天”系列主题活动。“做笔记是一种情怀,具有独特的魅力”,2016级“张之洞”班陈铭欢说,看着自己的笔记就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严建兵教授看了笔记后说:“希望通过做笔记这种方式激发大家热爱学习,进而热爱生活,做充满阳光、有追求、有目标、一直在路上的美少年!”

“21天养成一个习惯”是“植科好笔记”和“Sharing for growing(分享成长)”活动的“姊妹”篇。植科院辅导员熊攀攀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是这次活动的灵感来源,一是希望同学们可以养成天天做笔记的好习惯,提高听课效率;二是让同学们学会坚持,体验习惯的力量;三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广泛阅读“sharing for growing(分享成长)”活动中被推荐频次最多的书籍。

无论是传统问学斋,还是“狮山有约”,抑或新生的“植科面对面”,只要有师生交流的地方,都见融乐,这正是三全育人的“题中之义”。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朱龙付教授说,通过这些活动,学院逐渐实现了教师乐教、爱教、会教,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并积极构建师生教育共同体、成长共同体、价值共同体。

全面发展:“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全育人,时空之重点,在于一个“全”字。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走进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办公大楼,映入眼帘的是董必武先生为学校师生的题词。60余年的精神指引,也成了学院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的有力见证。

“您好,请戴好口罩”……新启用的“三综”,物业管理规范,文明用语和文明引导成为一景。物业管理经理陈夕说:“失物招领,眼镜、钥匙、饭卡、手表……学院师生的日常琐事便是我们工作的大事。”上到院士、教授,下到基层服务人员,“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氛围蔚然成风。

0402 缅怀刘后利和杨新美两位先生 【植科院新闻中心 莫永强 摄】

 边银丙教授带领同学们缅怀刘后利和杨新美先生(通讯员 莫永强 摄)

和组织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一样,学院把实践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同样看得很重,学院发挥 “植心坊”心理二级辅导站作用,加强心理咨询服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加强生命、感恩、情感等教育,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持续建设多年的“三全育人”模式逐渐让师生受益、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党员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学院青年教师李博每次谈及“红色三助”这个话题,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他坦言,走上科研之路,全在老师们的引导,而今他又以师者之名,汇聚更多学生加入“红色三助”。

周兴苗老师指导 隆昂辰摄

周兴苗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学科体验活动 (通讯员 隆昂辰 摄)

也正是在“红色三助”的支持下,植物保护专业2002班李高明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期绩点达到3.97,《微生物学》课程更是达到了满绩。这背后,是他与韩晓伟教授的一次次沟通、交流,是周六晚上实验室的一次次灯火通明。

得益于智慧农业创新实践,植科1901班范静感触很多:“在比赛中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数据不清晰、天气炎热等,但是在小组四个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最终分析计算出了舱口大小。这不仅来自于小组成员的默契配合和努力坚持,更要感谢学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智慧农业的机会。”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体验到了农业活动,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加“三田三早”实践的农学2002班依斯拉皮力•吐拉买提分享到,在农田里的劳作,让大家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也懂得了书本中的植物知识,只有在大自然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对于我来说,真正受益的是学院的美育工作,”植保2002班李信江说,“在今年过去的五月花海中,许多往年参加的同学在此积极参与体验,在三综七楼深夜排练,让同学们见识到了学院对于美育的重视,我更是受益匪浅!”

张巧荟老师带领参观实验室3

张巧芸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实验室

最近,问学斋走进实验室系列之小麦团队。小麦团队的负责人鄢文豪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实验室并让同学们在研究生的指导下动手参与实验。智慧农业2102班的张泽雷同学感慨道:“每个实验室都具有不胜枚举的价值与意义,大饱眼福之后的我重新认识了科学的严谨与复杂性,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大概是学院“三全育人”探索的最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通讯员熊攀攀 李纵擎 审核人 吴义生)

责任编辑:吕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