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稻田碳排放智慧监测减排设备进入三田课程

核心提示: 6月23日下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成芳老师和博士后刘天奇在“三田实习”课程教学中,结合团队稻田低碳生产研究,向同学们介绍了团队研发的稻田碳排放智慧监测减排设备。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天奇)6月23日下午,作物学三田教学基地,“三田实习”课程任课老师李成芳和课程助教博士后刘天奇针对“农业生产碳中和”发展方向,以及三田课程科教融合、联系产业等课改导向,结合团队低碳稻作研究工作,向同学们展示了团队研发的压力差土壤剖面甲烷采集柱、水田遥控土壤深层甲烷氧化器等稻田碳排放智慧监测减排设备。

李成芳老师与同学们在田间探讨稻田碳排放智慧监测减排设备(通讯员 汤计超 摄)

李成芳与同学们在田间探讨稻田碳排放智慧监测减排设备(通讯员 汤计超 摄)

李成芳和刘天奇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设备原理和操作步骤。压力差土壤剖面甲烷采集柱主要运用了生物半透膜技术,借助收集柱和土壤剖面压力差,采集水田可溶性甲烷。水田遥控土壤深层甲烷氧化器主要针对稻田甲烷氧化菌的代谢。该设备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借助空压机和气体扩散矛等组件,通过增加水田土壤剖面溶氧量促进甲烷氧化降低稻田生产甲烷排放。其中压力控制电子阀可以调节设备辐射影响面积,流量控制阀可根据土壤背景调控增氧量。该设备同时安装5G网络遥控装置,可根据实验室碳排放预测模型指令远程启动。以上设备的研发结合了植科院曹凑贵老师团队低碳稻作理论研究成果,依托设施农业公司将成果转化,结合长江流域稻田生产管理背景进行推广应用,整个过程均已申报技术专利。

博士后刘天奇田间讲解压力差土壤剖面温室气体采集柱操作(通讯员 汤计超 摄)

刘天奇田间讲解压力差土壤剖面温室气体采集柱操作(通讯员 汤计超 摄)

在场的同学们对稻田生产碳排放监测和减排设备表现出很大兴趣,与李成芳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合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农业生产碳中和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现。李成芳老师介绍,后期在“稻田智慧减排”方向上,会进一步利用激光高效甲烷检测探头,借助5G网络实时传导稻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数据,并结合团队总结构建的稻田甲烷排放峰值预测模型,智能化启动甲烷氧化器,形成“稻田智慧减排”系统,发掘稻田生产碳中和潜力。

据了解,三田课程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特色课程,针对学院朱龙付院长等课程组老师老师提出的“适应时代发展”“促进科教融合”“丰富课程内容”等课改要求,李成芳老师等任课教师根据“产学研”导向,结合社会工作岗位需求,针对学生特点和兴趣,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三农情怀。与此同时,顺应人力资源部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博士后刘天奇也作为助教也参与了课程教学。

审核人:李成芳

责任编辑:杨悦